昨日,法庭上,原告代理人展示一撕就破的劣质餐盒。全国首例食品包装消费维权案宣判。记者 薛珺 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因使用劣质一次性餐盒,昨天,东来顺金源店和老边饺子店被判决10倍赔偿消费者。据悉,该案是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首例涉及食品包装的消费维权案。
餐盒经检测含超标有害物质
这场诉讼源自一次员工午餐。据原告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称,今年3月3日,员工邢某在老边饺子馆和东来顺金源饭庄购买了50个餐盒,用于分装员工们的午餐。经鉴定,这些餐盒中正己烷蒸发残渣均超国家标准20倍,乙酸蒸发残渣则超标近150倍,对人体有极大危害。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将两家餐厅诉至法院,要求两家餐厅分别10倍赔偿餐盒费,并赔偿3000余元。
餐盒免费餐厅辩称不应担责
在庭审上,老边饺子和东来顺店辩称,餐盒属免费赠与,饭店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应由国家产品或者质量监督部门来处理。
法院认为餐厅有义务保证餐盒安全
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老边饺子馆和东来顺金源店有义务提供安全的餐具、餐盒供顾客使用,并应当保证使用和出售的餐盒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两店应当在销售和使用一次性餐盒前审查相关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检测结果。
此外,两被告在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出售一次性塑料餐盒,原被告就一次性塑料餐盒所形成的是买卖合同关系,而非赠与合同。
海淀法院根据食品安全法,判决两店赔偿10倍餐盒款220元。但驳回了凯发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原被告均表示将考虑是否上诉。
就餐盒管理法院将发司法建议
宣判后,主审法官表示,因案件涉及社会大众的食品安全,且一次性餐具的管理不属于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法院将依据法律规定,在终审裁判生效后将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向质检、食品、工商、卫生等管理部门发送司法建议。
■ 追访
东来顺向消费者道歉
两名采购员被开除;保证不再出现不合格餐盒
昨天宣判后,东来顺金源店总经理郑女士表示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已将两名采购人员开除,保证以后不会再有不合格餐盒。
郑女士说,金源店有责任维护和传承东来顺这个老字号,这批不合格餐盒,是两名采购人员在春节期间购买的,当时因为缺货,销售方将一箱餐盒便宜了20元卖给他们,就是这箱餐盒不合格。
“出现不合格餐盒,有店里管理的原因。”郑女士说,店里已将两名采购人员开除,并有改进措施,要求供货方的餐盒证件齐全,保证以后不会再有不合格的餐盒。事件经报道后,东来顺总部还要对他们进行处罚,并且卫生部门也到店里进行了检查。
劣质餐盒1/3被醋溶解
原告表示还将起诉其他饭店
宣判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法定代表人董金狮表示,中心还将因一次性餐盒起诉其他饭店。他向记者展示了检测过的餐盒,称三分之一被溶解。“被溶解的都是有害物质。”食用次数多了,就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检测过的餐盒底部很薄,还有很多规则的透明的圆圈。董金狮介绍,检测方法是使用60摄氏度的醋浸泡餐盒2小时,然后将醋蒸发,剩下的就是有害物质。他拿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是白色料末,他说这是检测后餐盒含有的有害物质,检测的餐盒重12克,检测后,有害物质接近4克。
董金狮还出具了用油检测过的餐盒,他说劣质餐盒一般含有石蜡,而油可以浸透石蜡。他说,他将油倒入餐盒底部,一夜后,油全部渗出。
“起诉前,中心曾向多个行政部门举报,但没有部门管理一次性餐合。”董金狮表示,中心还将起诉另一些饭店和超市,展开一系列的打假维权诉讼。
■ 探访
市场“隐蔽”销售廉价餐盒
记者探访锦绣大地物流港,商贩为不合格餐盒配检测报告
昨天下午,锦绣大地物流港2层,数十家摊位销售各类餐盒。台面上摆放的餐盒多为四五角钱的透明可加热餐盒。一次性餐盒很难见到。而这里的猫腻就从记者的一句问话渐露端倪。
劣质餐盒不摆明面上
“还有更便宜一点的餐盒吗?”记者以购货者名义向多个摊主提出想看看餐盒样品。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则神情“诡异”爬上阁楼或从众多货箱中翻出一箱一次性餐盒。一位女商户坦白地说:“最近查得紧,要看货你得等等。”
记者注意到,这些从“隐蔽处”拿出的餐盒有一些不带任何标志,有的也标有“环保”、“降解”等字样,肉眼无法判断是否属于合格餐盒,只是摸上去比那些明面摆放的餐盒要更软、更薄一些,有的一捏还会裂开缝。价格也明显更便宜,最低的七八十元一箱(一箱800个餐盒),平均8分到1毛钱一个。
合格标志可随便印制
“这种餐盒很畅销,便宜又好用,很多餐馆都爱买这个”,西二楼B区一摊主拿出一箱样品向记者“传授”经验。
他说,那种贵餐盒买的人很少,一般是大酒楼用。如果怕被检查,就拿有QS标志(食品市场准入标志)。
记者继而询问,是否可以定制餐盒并在便宜餐盒上印制“环保”或“QS”标志。商户表示,除非是大宗购买,制作工厂才愿意。“印上一些需要的字样肯定没问题。”
另一家摊主还说,即使不定制,只要从她这里购买那种没有QS的餐盒,如需要提供检测报告和生产厂家资质认证,她都能给提供出来。
劣质餐盒上门送货
有业内专业人士透露,由于近期查得严,批发市场环节也不敢太张狂,有的不法者也转变招数,采用送货上门的方式给餐馆送去劣质餐盒,让执法部门无法查询,隐蔽性更强。
在丰台小井、丰管路附近,记者昨天就看到有三轮车拉着大包餐盒在送货,里面甚至还装有早已明令淘汰的发泡白色餐盒。
■ 声音
工商
抽查餐盒正在进行
市工商局消保处有关负责人昨晚向记者表示,餐盒的质量问题近来受到市民的关注,工商部门也密切注意到这一领域。餐盒质量不合格可能带来一些隐患。目前工商部门已经从各个市场上抽取各种餐盒,交给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等结果出来届时会对外公布。
餐馆
餐盒出事没听说过
昨天,记者在丰台区刘家窑走访了几家餐馆。一位小餐馆的老板称,没有听说过顾客使用餐盒出现问题。他认为,只要能保证餐盒干净顾客就能接受。另一家餐馆的服务员将热饭装入餐盒为记者演示,一段时间后餐盒基本保持原状。服务员说,他们的餐盒进价不超过1角钱。
消费者
有人担心有人不在意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盒的刘女士表示,只要餐盒干净对普通消费者平时吃饭不会有影响。同样经常使用餐盒的陈先生则认为,入口的东西,一定要质量合格,餐盒虽然保持原来形状,并不能证明没有吃进有害物质。陈先生说他以后用餐盒,将要求餐盒有生产标志,哪怕多花些钱。
■ 说法
市面上餐盒基本不达标
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夏青昨晚向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那些所谓“降解”、“环保”餐盒,实际上几乎没有达到新国家标准的。
夏青介绍说,我国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要求一次性餐具不能乱标“可降解”字样,对可降解餐具的规定是其生物降解率须达到60%以上等。
“而现在能达到这个规定标准的北京市场上几乎没有”,夏青指出,有的生产厂家即使通过了环境认证,但也是按照30%旧降解率认证的。像这种乱扣“降解”帽子的现象,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另据介绍,对于降解餐具,目前国内只有一家国家塑料制品检测中心能对其进行检测,一个产品得做半年左右的实验才能测出。
夏青同时表示,那些质量不合格的劣质餐盒对人体的具体危害,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专门评估。不过他呼吁,尽管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一定要在单个餐盒上打印QS标志,但企业应尽量在每个餐盒上打出标志,以方便消费者识别。(记者 王殿学 廖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