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连续刊登了《网上职介“警惕”暗礁》、《“黑职介”钻空求职网站》等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读者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自己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家高档小区内的“黑职介”被骗的经历。记者根据读者提供的情况,在“58同城”网站上找到了这个自称“天津就业安置服务中心”的所有招聘信息,根据网页上显示的“135*****234”的联系电话联系到了自称经理的“王小姐”。
王小姐称中心是劳动局所属的正规人才中心,给各大企业提供代理招聘,只要交360元的劳务费,即可由她带着去厂子里体检。于是,记者决定去看看这个“黑职介”是怎么忽悠求职者找工作的。
暗访
藏身高档小区单元内“别有洞天”
这家“黑职介”“硬件”挺唬人
3月12日上午,按照约定好的时间,记者来到塘沽洋货市场附近的银行。记者再次拨通电话,一个自称王先生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马上过来接记者去中心面谈。约摸过了5分钟,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来到记者面前。记者跟着这个王姓年轻人来到了一个名为“安邦艺景”的小区。
进到小区一号楼,记者随男子乘电梯来到404室。门一开,这个外表与普通民宅无异的单元里面“别有洞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印着“滨海新区500强龙头企业”的宣传牌子,在牌子上还印有劳动保障监察的徽章。单元内房间的门上还有“经理室”“办公室”“财务室”等标牌,让人们觉得这是一家非常正规的职业介绍中心。
王姓男子推开“经理室”的大门,里面坐着的就是与记者通过话的自称经理的“王小姐”。
“想找什么工作啊?”王小姐开口问道。
“有没有适合我做的工作。”记者试探着问道。
“操作工你肯定干不了,有家具涂料工,你做吗?”
“没做过。有没有质检员类的工作呢?”
“目前没有。现在工作不好找,每个企业的人都招得差不多了。”
“不是都说民工荒吗?企业想招人都招不到。”记者问。
“那是南方,咱们北方人太多。现在开发区的企业很多都已经不要人了,尤其是男性,都招满了。你要想找工作,我得给你好好跟人说说。”
“能成吗?”
“你交360元的劳务费,我给你介绍工作,直接带你到厂子里去面试体检。如果不成,我退你300元,但是60块钱的报名费是不退的。”
“那我要是第一次没成,你们就退钱给我?”
“你没成,我们还可以给你再介绍,直到你成功就业。你放心,我们是有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
“那好,我再想想。你要是有适合我的工作给我打电话,我再来。”记者说。
“你要不先交下钱,我有信儿了联系你。”王小姐说。
在交谈过程中,记者只看到一个倚墙放着的写着“恒鑫伟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营业执照,执照被一个包挡着,经营内容以及法人的字样都看不到。在房间内记者并没有看到由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
暗访
记者二度乔装卧底执法行动兵分三路
想溜没门儿“破门”端点儿
本市从昨天开始清理整顿人才市场秩序,打黑的首战就锁定了记者曾经暗访过的“黑职介”。
昨天上午10点,记者再次跟随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工商、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来到位于塘沽洋货市场附近的安邦艺景小区。
执法人员和一名记者装作找工作的人再次打通了王小姐的电话,那个自称王先生的年轻人再次出来接头。为了确保此次“打黑行动”万无一失,此次行动兵分三路。记者和一名同行先行来到404室外守候。其他的执法人员密切关注王姓男子和假装找工作的工作人员见面,然后紧随其后。也许是王姓男子感觉到了不对劲,虽然带着乔装求职的人来到了四楼,可是并没有进404室,而是将执法人员和记者带到了一户民宅,还假装叫门。在执法人员和记者等待开门时,王姓男子迅速撤回,准备将开着的404室大门关上。就在这时,守候已久的记者和迅速赶来的执法人员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门推开。
“收费360元,介绍工作包成。”单元内“黑职介”的工作人员还在对着电话忽悠着其他求职者。这时,执法人员亮明身份,刚才还特别暴躁的王姓男子这才傻了眼。
昔日自称经理的王小姐这次自称只是一个打工仔。此时在经理室里是一个自称来自河北沧州的田姓男子,他也说自己是打工仔,不是营业执照上写的法人。经执法人员调查,该职介没有劳动部门颁发的执业许可证,根本就不具备职业介绍机构的资格。而且,该机构只是在工商部门办了一个有关劳动派遣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根本不可以进行职业介绍。
经调查,没有任何企业授权该机构招聘员工,所收的劳务费也没有按照物价部门的要求执行,只是随意定价。这是一个典型的“黑职介”。
至于为什么要收360元的劳务费,田的说法是在塘沽的其他职介都是这样收费的,所以也就随大流了。执法人员没收了两本收费的票据和营业执照,并当场开具了询问调查书,要求该田姓男子转告法人按规定时间到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接受询问调查。
回访
“黑职介”一条街
假信息“忽悠”人
去年记者曾随执法部门到向阳市场黑中介经营密集点进行清理。时隔一年,昨天执法部门再次来到这里。
这里曾经的“黑职介”,如今门脸都改成了房屋中介、通讯器材店。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房屋中介其实只不过是幌子。执法人员对一家正在营业的“黑职介”进行了检查,经营者辩称只做房屋中介并不介绍工作。可在上次的暗访中,该中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交300元介绍费保进厂。执法人员依法拆除了其悬挂的招工广告牌,并告诫经营者不得再进行非法的职业介绍活动。
随后,执法人员又对市场内正在营业的几家黑中介进行了取缔。市劳动保障监察队监察员师有兵告诉记者,“一般求职者的心理都是看哪家中介门口贴的信息多,就认为哪家好。这些信息基本上都是假的,求职者真想找这些好工作,中介会以求职者条件不够为借口,转而推荐其他的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