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国家新医改政策和天津市八项卫生改革措施中,都提到了社区医院的重要作用。全国两会期间,医改也一直成为众多媒体热议的焦点。
本应在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社区医院,在百姓心中到底是怎样的呢?社区医院怎么改才能有出路呢?近日,记者兵分多路,现场探访天津市多所社区医院,听取患者的真实感受。对社区医院的现状,大家有赞有弹,但都希望社区医院加大改革力度,真正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舒心!
赞大夫态度好 省事又省钱
声音一 “社区大夫常给我打电话问身体情况,特别贴心。”
天津市河北区光复道医院卫生服务站内环境整洁,输液室、诊疗室、药房分隔有序,约有7张床位,宽敞的大厅里一名医生正在坐堂。从上午8点半到10点这1个半小时里,除了4位老人和1个孩子来输液外,不时有社区居民进出拿药,医生经常和熟识的患者打招呼,有的还聊上几句。来取药的陈大爷告诉记者:“今天人还算少的,一般来说每天都有十几名附近的居民来输液,来这儿看病的像我这样上岁数的人多,也能瞧见几个年轻人,连在附近干活儿的农民工也来这儿看病。”
陈大爷说:“我就亲眼见过一位农民工刚出了工伤,眼睛又红又肿,这儿的社区大夫给他消毒、上药,还输了液,没几天就好了,听说也没花多少钱。”最让陈大爷感到舒心的是,社区医生为他这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建立了医疗档案,“每次我的药快吃完的时候,大夫就会打电话来问问我身体情况,还提醒一些日常注意的事项,特别贴心。”
声音二 “时间久了,我们一家都和社区大夫成熟人了!”
上午10点左右,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大厅内,挂号、收费、取药的窗口都排了10个人左右。陪74岁母亲来看病的张女士说,母亲牙痛好几天了,就是不愿意去大医院挤着看病,就来社区医院了。“真没想到,挂号、拿药,一共才花了1.7元。”张女士说,由于母亲的医保已经过了门槛费,自己不需垫付,只拿应交的那部分钱。
“我以前从来不去社区医院看病,有病就去离家近的三甲医院。”张女士说,在2008年9月她怀孕了,按照规定,“立本”后就在辖区内社区医院定期孕检。“第一次去之前还真犹豫,从小到大也没去过社区医院看病,总是有点不放心。一是怕大夫水平不行,二是觉得社区医院条件差。”没想到,去过几次社区医院做孕检后,张女士发现这里的医生态度都很好,几乎有问必答,这让张女士的心里舒坦了很多。
“时间久了,我们一家都和社区大夫成熟人了。怀孕时我是属于反应比较大的那种人,有一次我一连吐了好几天,老公怕我脱水带我去社区医院输液。大夫特别有耐心地劝了我们好长时间,说先不要输液,回家去喝宝矿力水特。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没有输液也好了。”
声音三 “看病特方便,至少能省一半时间。”
早上8:30,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秦海公寓的刘大娘走出家门,只走了5分钟就到了光复道医院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生打过招呼后,她照例挑选了靠窗的沙发坐下。不到十分钟,医生就拿着配好的药剂为刘大娘输液了。“我有高血压的老毛病,除了每星期要到社区医院拿药外,觉得不舒服了就来这里输液。”
刘大娘为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以前生病我都到254医院去治疗,大医院看病的人多,还得楼上楼下地‘折腾’,排队、挂号、交费、取药、输液一系列流程下来,三四个小时能完事儿就不错了。再加上从家到医院坐车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怎么也得搭上小半天。现在到社区医院输液,从出门到回家,也就不到两小时,至少省了一半的时间。而且和社区医院的医生都熟了,我的症状他们都了解,用什么药也不用病人再操心了。”
惑设备差药不全 不能刷医保卡
声音一 “设备有点差,要是开药不难就好了。”
“社区医院离家近、人也少,可是开药难,检查设备也比不了大医院。” 刚刚看完病的吴大爷说,社区医院可以做尿常规、血常规的检查,但是再复杂一点的检查就做不了了。旁边一位患者接过话来,“社区医院的B超机看着就不怎么好。”此外,由于医保的限制,一些患者认为社区医院开药有点难儿,每次开药只能开一个星期的用量。
采访中,大部分被访患者表示,如果生病还是不愿在社区医院住院,一是觉得社区医院“条件差”,二是担心“治不好”。“不过对于高血压这样的病来说,住在社区医院还是可以的。”张女士的婆婆去年因为高血压在总医院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昼夜不停地输液,7天就花了5000多元。张女士说:“如果在大医院确诊了,在社区医院输液实际也是可以的,只是家里大部分人不同意。”
声音二 “药品不太全,不如平价药房方便。”
“社区医院药品确实挺便宜,可很多想吃的药没有啊,这多不方便!”家住海河大道的冯奶奶抱怨道:“比如我常吃的降压药尼莫地平就没有。”
和冯奶奶一样,被访患者中,7成反映“社区医院好多药都没有”。替母亲来拿药的黄先生表示:“由于社区医院药品不全,所以一般有个小病,买药还是会到平价药房去。”
声音三 “设施不齐全,希望小社区医院能逐渐完善。”
上午9点,天津市河北区庆安门诊部里只有一名患者输液,前来看病的患者也不多。“都是因为这里不能刷医保卡,不能报销,多不方便啊。如果非要刷卡,只能把卡交给医生,他们到别处去刷。”住在附近顾安里的居民李先生说。
庆安门诊部负责人表示,因为没有相关设备,该医院确实不能使用医保卡。“希望日后这种小型社区医院的设施能够逐步完善起来,这样也能让更多的市民得到实惠。”李先生表示。
药品“零差率”药价降了25%
从去年4月1日起,天津市市内六区和天津滨海三区城区部分实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的零差率销售。537种社区基本药品实现平价销售和同城同价,药品价格在全市集中采购平均降幅10.28%的基础上,至少再降低了15%。药品“零差率”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价格平均降了25%。今年,药品“零差率”将延伸至涉农区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零差率全覆盖”。
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转”起来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前冷清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本市出台的八项卫生改革中,通过开展百名高级医师进社区活动、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措施,逐步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及“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的有效机制,合理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方便百姓在社区就近得到有效医治。
18项公共卫生服务“升级”
天津市对城乡居民无偿享有的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中,子项目内容再次进行了升级。比如,高血压病例管理的随访频次从每年4次调整到6次;糖尿病病例管理的随访频次从每年2次调整到4次,并增加了血糖、血脂检查等项目;残疾人康复管理的频次从每年2次调整到4次,并设专职社区康复人员等。
此外,自2009年起,天津市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筹资标准,也由10万元/万服务人口提高到不低于20万元/万服务人口。
社区医院每天都有“大医生”
2009年1月7日,天津市启动“天津市高级医师百人团进社区工程”,每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一个联合体,与5名不同专业的大医院医生组成的支援社区团队整建制对接,保证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一名大医院医生应诊,方便社区百姓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