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基姆等跨国公司在宁波研发园设立区域性研究中心
200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宁波要建研发园的设想;
2006年7月,宁波市明确了研发园项目的选址、土地招拍挂、规划设计;
2006年8月,宁波研发园项目举行开工典礼;
2007年1月,宁波研发园管理服务中心成立;
2009年7月,宁波研发园一期正式开园……
宁波研发园的开发建设进展神速,有目共睹。
在宁波,在浙江,在长三角地区,宁波研发园已经声名远播。
城市科技之芯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早在2008年,近10位宁波市民曾与宁波晚报记者一起,走出老城区,来到位于宁波高新区内的宁波研发园。当时,宁波研发园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曾让他们大为振奋。作为《宁波晚报》“市民见证‘中提升’攻坚”活动的第三站,选择研发园作为参观对象是有着特殊用意的。
一直以来,宁波民营经济发达,但是科研力量整体比较薄弱,高水平科研机构较少,科技资源较为匮乏,难以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一度成为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宁波经济发展面临的这一难题,200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宁波研发园的重大决策,要求将宁波研发园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本来,对于宁波的普通市民来讲,一个城市的科技园区似乎与其生活并无太大关系,柴米油盐的琐碎和科技研发的高深有着互不相干的疏离。然而,这一次,宁波研发园建设的大手笔不仅会改变这一观念,而且也会改变这座城市。
这个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园区,是宁波高新区建设的核心项目,也是宁波“中提升”战略的十大区块之一。在更多的场合,它被形象地称为“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引擎”。
该区块东至陈郎桥江,南至光华路,西至聚贤路,北至江南公路,紧邻宁波高新区行政中心,南面不远即是东部新城,北面过江为北高教园区。整个区块占地面积4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0亿元。
与老城区不同,高楼林立的宁波研发园不会触动市民的都市情结或怀旧情思,目光所至,它让人更多地联想到“科技”、“创新”这样的词语。
基于宁波特殊的地理和人文优势,正在向国家创新型城市奋发前进的这座城市赋予宁波研发园的使命是成为宁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区和引领区,成为浙东地区和环杭州湾产业带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输出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因此,正在建设完善中的宁波研发园并不是孤立的单纯发展科技的封闭园区,它与这个城市的定位、资源、未来以及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宁波研发园与市民生活的距离其实非常近,目前落户宁波研发园的宁波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就包括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内容,如食品安全检测、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检测、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测、“3C”强制认证等。
长三角创新资源集聚区
宁波市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而宁波研发园则把目标瞄准了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
基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宁波研发园的建设主要围绕宁波现有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宁波“5+5”产业),主要集聚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集聚、示范、辐射、带动”功能。
2006年,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签署协议,申请进驻宁波研发园,并签署购房合同。该公司副总裁蒋善文深信,宁波研发园将会成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入驻宁波研发园。”蒋善文说,之前天安集团是利用外部的研究所、大学等资源,现在要通过自建的科研平台,在利用外部科技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完全属于自己的人才及科研成果。
“要知道,作为科研人员最为关键的是环境,这个园区里将聚集1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人员之间的交流还是科技创新的思想碰撞,都能在园区内找到。”蒋善文说。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建设中的宁波研发园对宁波及周边的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萨基姆、微软、IBM等跨国巨头来了,在这里设立了区域性研发中心;方太、大成等宁波的民营企业来了,在这里设立了企业研发中心;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来了,在这里设立了技术成果转移中心;而宁波市政府更是把科技综合、标准化、计量、强制认证、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检测、药品及医疗器械、软件测评、节能降耗等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中到这里,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
现在,宁波研发园的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浙东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研发机构、检测机构等看好宁波研发园的环境和氛围,纷纷表露出落户意向。2009年7月建成使用的宁波研发园一期目前已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上百家,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究所等5家科研院所和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11所高校在宁波研发园设立了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宁波研发园正在循着设定的目标和路径,不断向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迈进。可以想见,未来在这片土地上,人流、物流、车流聚集,智慧、思想、豪情激荡。
院士写就“凤还巢”
2009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宁波浙大联科科技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参加答辩,拿下合同金额为1000万元的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坚项目;2009年年底,他又签订了600多万元的技术攻关合同。
谭建荣院士是机械工程专家、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批量与定制相结合的大批量定制的设计技术,工程过渡状态、模糊状态、随机状态建模与数字样机集成的仿真技术和数值与几何相结合的复杂装备多部件关联、多层次配置与多参数匹配的分析技术,获国家级奖4项。经过对宁波研发园环境和政策的慎重考察和考虑,2009年3月,谭建荣院士率领他的科研团队选择在宁波研发园设立自己的工作室。
谭建荣院士的工作室成立没多久,浙江余姚一家从事电影院座椅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就闻讯找上门来。原来该企业收到电影院座椅市场反馈,在影片放映过程中,如果有人中途离开,椅子翻转发出的撞击声特别影响其他观众观影。能不能对椅子进行改良,使其翻转时的撞击声降低甚至消失?该企业带着问题上门求教。谭建荣院士根据产品特性,利用仿真技术很快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一问题。
宁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院士之乡”。截至200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评选出1900多位院士,其中宁波籍院士总数就达95名,稳居全国各城市第一位,让很多城市望尘莫及。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着中国科技队伍的最高水平,而一些院士掌握的核心技术,对企业来讲是求之不得的优质资源。
宁波一方面为拥有95位院士而自豪;另一方面,也因为院士极少留在宁波而惋惜。如今,这种遗憾因为宁波研发园的成立消失了。
宁波高新区专门出台政策鼓励院士成立工作室,按企业市场化模式运作。院士工作室入驻当年可得到50万元工作经费,还可免费使用300平方米用房,以后每年按考核情况决定补贴政策。宁波研发园成立院士工作室的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祖籍在宁波的院士回来了,不少外省籍的院士也选择驻扎这里。目前,已经有东北大学柴天佑院士、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等5位院士在宁波研发园设立院士工作室,促进了当地及周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据最新统计,自2008年起,已有14名院士通过设在宁波的工作站(室)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初步统计,一年多来,院士工作站(室)为企业开展的在研项目和已完成技术项目达70多项。
院士在宁波研发园设立院士工作室,带来了科研团队豪华阵容。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控制科学与工程专家柴天佑设立院士工作室以后,陆续带来了2名长江学者、2名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3名博士、8名硕士,他们在教学机器人研究领域各有所长,并将把教学机器人控制原理运用到企业机电设备控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底盘研究第一人郭孔辉是宁波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很早就在宁波有工作室,但每年只来几次。在宁波研发园设立院士工作室后,他第一时间把汽车底盘实验室搬到园区,至今已与万向集团、吉利汽车等签订了总金额达735万元的技术合同。
因为院士掌握核心技术并有较高的科研应对能力,他们在宁波研发园的入驻让附近的企业闻风而动。谭建荣院士的院士工作室服务的企业目前已有30余家。郭孔辉院士设在宁波研发园的院士工作室也已为吉利汽车、宁波思德乐汽车设计有限公司、宁波宏协汽车厂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在宁波研发园,像这样的院士工作室已经有5家。柴天佑院士以及中科院院士、特种陶瓷及粉末冶金领域专家葛昌纯,中科院院士、水声信号处理和声纳设计专家李启虎等设立的院士工作室,为企业提供了各种有效的技术咨询。
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代表的研发力量,奠定了宁波研发园的科技创新基础,也吸引了知名企业入驻,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链式反应。从微软宁波技术中心到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浙大宁波理工产学研基地,再到中法科技园、象山科技研发中心,宁波研发园不断创新招商手段,国外企业研发机构、著名大学研究基地以及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纷纷进驻,体现了其强大的创新集聚能力。
环境、资源、人才是区域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宁波研发园形成了适于创新的软硬环境,聚合了创新上下游的优势资源,吸纳了富于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凭借宁波研发园的创新优势,宁波高新区将更好地扮演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的角色,发挥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作用,以更加豪迈的姿态屹立于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行列,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途上书写自己丰硕的业绩。(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