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刚刚闭幕的天津“两会”上,一份温暖人心的2009年“民生答卷”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传递: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侵袭,天津民生投入非但没有“缩水”,反而大幅增加,与民生直接有关的支出达475亿元,增长30%;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率先做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一体化;为1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全年新增就业40万人……
一连串亮丽的数据,展示了天津市为民解忧、顺应民意、重视民享的成就。近年来,天津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克服财政底子薄、需投入地方多的现实困难,始终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对一般性、消耗性支出做“减法”,对民生投入做“加法”,温暖了民心,凝聚了民气,激发了民力。
解民忧维护民生
2010年元旦过后,天津首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如期举行,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新20项民心工程成为重要议题。年初规划新一年的“民生清单”,已成为这个城市近几年的一项传统。
改善民生,首在帮扶困难群体,这是天津每年谋篇“民生文章”时优先考虑的头等大事。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践充分证明,民心民气最为宝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说,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首先要着眼于解决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这样改革发展才有强大动力,稳定才有坚实基础。
尤振东是天津市的一位重度肢体残疾孤老,如今政府为他免费办理了低保,生活有了保障。他说:“这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我很知足。”
现在,涉及生活、就医、住房、就业等民生保障的网络在天津越织越密。为保障困难群体的衣食和看病问题,天津建立起“低保、特困救助、优惠政策、社会救济”的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并建立了困难群体重症患者救助制度,为低保人员免费办理了医保。
2009年,对于外向型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天津来说,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一年,但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就提出,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越要关注、关心和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一年,天津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10条政策出台,调高了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优抚对象抚恤标准,27万人受益,同时,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分别提高到430元和230元,建立了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为16.3万低收入居民发放了生活补贴。
天津建立了廉租房、经济租赁房招租补贴、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租房补贴、公有住房租金核减、限价商品房六条“住房保障线”,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困,仅2009年就为1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
“就业关乎民生之本,对就业困难群体来说更是最急迫的民生问题。”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孔长起说,天津市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大力帮扶“4050”人员、有残疾劳动者等10个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实施盯人帮扶、托底安置。
去年大学毕业的杜鹃,来自一个“低保”家庭,毕业时因为找不到工作十分苦恼。后来,天津专门推出了解决应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并重点向困难家庭成员倾斜,这让她在自家居住的河北区一社区上了班,不仅有了稳定工作,而且还可以就近照顾多病的父亲。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敬威说,通过综合运用工资性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免费培训等制度,“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其他困难群体就业率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