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能不能给马路安装一条拉链,什么时候想装电缆、埋管道、修煤气,只要把路面的拉链一拉就行了。挖完后,再轻轻地拉上……”这段话出自一部相声作品,后来“拉链马路”演变成对管网施工反复开挖马路的一种讽刺。从市规划局获悉,由于历史原因,本市地下管网纷繁复杂,近年来天津市快速崛起开工项目众多,施工引发的管线破坏事件屡屡发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解决这一城市顽疾,本市自2006年起对地下管网进行摸底建档。目前,建档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最后的完善阶段。记者 尹鹏 通讯员 杨仲义
管网破坏现象屡屡发生
“旧社会,一些国家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在管道铺设方面各行其是,这些历史原因导致市地下管线情况不明。随着道路改造、快速路建设、地铁轻轨等项目建设的加快,地下管线的数量也随之剧增,地下管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工程师孙晓洪介绍说,目前本市地下管线涉及供水、排水、燃气、电力、供热、电信、中水、工业等八大类,据推算,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约有2.5万公里,由于地下管线都是由产权单位进行封闭式管理,以致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获得某一地区全部的管线信息。有的管线产权单位不惜重金开展调查,开发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但由于信息无法即时更新,造成了地下管线“旧账未清,又欠新账”,施工破坏管网的现象屡屡发生,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影响。
地下施工戴上“紧箍咒”
地下管网如同“迷宫”,为了全面掌握地下“迷宫”现状,本市于2006年3月批准成立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市规划局,主要对本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已经收集了2万多公里管线的信息。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可以向信息中心查询施工段的信息资料。办理竣工测量手续时,需要经过地下空间信息中心的检验,这为保障城市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市规划局执法监察总队与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建立了联合巡查报告制度,并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有效遏制了违法地下管线工程的建设。
城市开发向地下要空间
所谓共同沟,是一种综合管沟,可以将各类市政管线纳入其中,使市政管线在不开挖路面情况下的更换成为可能,避免了城市道路重复开挖的现象。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城镇都在上个世纪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地下共同沟系统。本市除了建立管网综合信息系统外,也建起了共同沟项目。
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说,海河两岸原先有许多管线,有的管线无法通过海河,有的管线架在了海河上,这给资源共享、市容面貌、管道维护带来了影响。本市在海河底部建起了一条“共同沟”隧道,将河两岸的电缆、水管、燃气管等吸纳在内,既给城市减了“肥”,也有效保护了管线,维修起来更加方便。
专家认为,地下空间的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将一些设施转入地下,不但可以节省土地资源,还可以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减少地上交通拥堵。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建设紧凑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