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091210/20091210112426855.jpg)
![](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091210/2009121011243965.jpg)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仅仅还有一周就出保质期的大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拆掉包装后又在大型超市店内进行散卖。令人不解的是,按照惯例,如此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只会退回到供货商手中,可这样的大米该超市却还在大量进货。此外,记者调查中发现,超市在无法提供有效检测报告的情况下,就将这些食品摆上了柜台,甚至没有张贴消费提示。
昨天中午,在知情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这家大型超市的收货区。只见多名搬运工人正忙着将货车上的数百袋大米搬上收货区的货架。翻看这些袋装大米的外包装,上面标注的生产日期为2008年12月16日,保质期为12个月。也就是说,离保质期只有一周的时间。记者现场观察发现,运到这里的大米至少在数吨以上。
离保质期如此接近的大米,消费者还愿意购买吗?知情者的一句话解开了记者的疑团:“到了店里就是散卖的,大家根本不会看到保质期的。”跟随知情者一起来到超市内的大米柜台,只见两个高约一米的木桶内装满了散装大米。而在米桶不远处的地上,就堆着数十袋标注为同样品牌的袋装米。翻看这些大米的生产日期,也同样为2008年12月16日。“这种大米每袋多少钱?”记者指着地上的这些袋装米问道。销售人员指着不远处的米桶说:“整袋的不卖。这里的米和那的一样。”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米桶上根本看不到这些散米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没有关于临近保质期的任何消费提示。
记者与工商南开分局取得联系后,放弃午休的万德庄工商所执法人员火速赶到了现场。执法人员要求该店出示这批大米的有效检测报告,但直至昨天16:30左右,该店始终没有提供检测报告。鉴于该店无法证明这批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已经暂时停止了销售。
工商部门:有检测报告才能卖
工商执法人员表示,根据规定,超市在决定销售食品的前期就必须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索要国家质检部门对该批次食品的检测报告。在没有提供有效检测报告的情况下,是不能销售该食品的。否则,就是一种违规行为。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超市在以散装的形式销售这批大米,但考虑到离保质期只有一周的时间,超市应该发出“消费提示”。消费提示中应该明确产品的真实保质期,让消费者了解真实情况后,再自主选择是否购买该产品。同时,还能提醒消费者在保质期内使用该产品。
如果超市将标有保质期的袋装米散卖,且不标注相关信息,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
大型超市:不会大批进临界食品
“离保质期如此短的食品,超市通常只会退货,根本不会大量购进。”本市多家大型连锁超市的相关负责人都给予了同样的回复。多家超市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消费者的使用安全,超市对于限期使用产品的允许收货期有着严格的要求。除了乳制品外,对于离保质期还有一个月的食品,超市通常都不会再收货。而且对于这样的食品,超市都会提前通知供货商将这些产品从超市撤掉。考虑到大米这种产品每天的销售量有限,所以像这样还有一周保质期的大米,超市通常都不会再进货。这家超市的做法实在是匪夷所思。
记者多次要求该超市相关负责人就此事进行解释。但截至昨天17:00,超市没有做出任何回复。(崔楠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