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091210/20091210110127296.jpg)
2007年12月1日起,自行车生产企业要按照质检总局制定的《生产企业自行车编码管理实施规则》对新生产自行车刻制编码,并印制统一的《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在流通环节,由销售企业负责填写《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对购买者的个人信息及车辆编码等自行车相关信息予以登记,并按规定向公安部门报送。国家制定该《规则》的初衷是给自行车一个“身份”,也是打击盗窃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从政策执行两年的效果来看,这个所谓的自行车“身份证”如同“鸡肋”,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多了一道工序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商家 不进行实名登记
编码与钢号没太大区别
“买车跟买其他物品一样,到收银台扫一下就可以了。您先骑两圈,觉得行,推到那边就可以结账了。”销售人员抬头示意了一下,“那个单子(《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没用,不用填。”
在沃尔玛超市,记者看到,每辆自行车的后货物架上,均夹着一份《自行车用户使用手册》,该手册附有一式三份的《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登记单中明确写着“第一联由经销商留存;第二联由经销商报当地公安派出所存档备案;第三联由购车人留存作为保修和产权证明。”并且,“每联中生产企业要加印专用章、经销商在登记后要加盖销售专用章。”而记者调查发现,作为记载自行车编码唯一凭证的登记单却没人重视。这些《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均不作为保修、备案的依据。沃尔玛总服务台的员工也表示,购车后可以到前台开发票,保修日期都在发票上有标注,至于登记单就不用填了。
记者走访天津市一些自行车厂家专卖店发现,目前销售的自行车虽然有各自编码、有统一的《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但在销售过程中,商家是不把自行车以及消费者的相关信息登记在单据上的。
商家告诉记者,消费者买车时不用任何证件,也不用登记相关信息,如果只是买车,不上牌照或打钢号,销售方是不会留存消费者任何信息的。“我们是不会将所销售车辆的编码送到公安部门备案的,没必要,除非你上牌照或者打钢号,才会在公安机关登记。”
很多商场和超市的自行车专卖区域都不会留存用户信息,也不会汇总编码去公安机关备案,“只要交钱就能买车。”超市一位自行车销售人员说。采访中发现,大多数销售者都认为,自行车编码只是自行车的生产编号,与钢号、牌照号有很大区别,不能代替它们。“即使有这些编码,丢失的车辆也是难以找回的。”商场的一位销售人员说。
厂 家 执行起来没效果
除非打钢号否则车辆信息不会备案
天津飞鸽自行车集团公司赵部长介绍,从表面上看,编码备案制好像给自行车增加了安全系数,但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按照规定,公司对每辆车进行打码、留底、印制自行车号码单据以及说明书;销售时,也要求商家将说明书和号码单据一并交给消费者。公司确实是这么做的,但是关于销售的情况等信息,销售方却从来没有反馈到公司,因此,这些购买自行车的消费者资料,公司根本不掌握。从公司来讲,除非用户打钢号,否则这些打了车架号的车辆信息不会被送到公安部门备案,也就是说,备案是用户与公安机关之间的事,与厂家没关系。
赵部长表示,按规定,消费者手里应该有一张票据,填好相关内容后,一式几份,分别在厂家、消费者和公安部门留底,以便有据可查,但是现在根本就没有人去做这些。按要求,车架号起的作用是,如果车丢了,在哪买的就应该有备案,公安机关登记下这个号,一旦找到这个号的车,可以通知本人。但由于无人配合,这部分就成了空白。
打车架号唯一的好处是,消费者可以通过车架号来鉴别车辆的真假。消费者可以将车架号提供给厂家,厂家就可以查出该车是哪天生产的、第几辆以及其他有关于这辆车的信息。因为打码机都是电脑录入的,一辆车就一个编码,不会重复。但是对于消费者的资料,公司却是一片空白。“当初投入10万元买来打码机,每年还要花上千元检修,增加了人力,增加了工序,本来可以代替钢号,但从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
编码中心 不负责监管
中国编码中心天津分中心条码室张主任表示,编码中心只负责企业编码的发放,不负责督促和监管。监管应由国家四部委负责,具体到本市,应该由市局监督处和质量监督局负责,全市大约500家企业申请了代码,按规定所有企业都应该申请,为了配合相关部门,治理自行车偷盗问题,编码中心向企业免费发放企业代码。
为了了解自行车编码制定的初衷、《规则》执行难度以及不能达到预想效果的原因,记者发函至国家质检总局,质检总局物品编码中心表示,该《规定》是质检总局为配合2007年由公安部牵头、六部门会同的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出台的。质检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自行车编码规则,依法督促自行车生产企业刻制车架编号,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备,从源头上强化安全管理。两年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配合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为1600余家自行车生产企业办理了全国唯一的企业代码,并发放了《中国自行车生产企业编码应用证书》。
交管部门 中间有脱节
市交管局非管科的工作人员表示,按规定是应该将登记单送来备案的,但目前还没有人将登记单送到交管部门。质量监督局是牵头单位、落实单位,卖车属于工商管,质检局、工商局得有这个要求,但他们从来没有往交管部门送过。
天津市南开交通支队非管科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表示,编码管理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是中间环节脱节。由于消费者购买时,商家没有按照登记单上的规定记录相关信息,使得公安交管部门在编码管理方面有些困难。从生产到销售,公安交管部门是无权管辖的,交管部门没有权利要求商家必须做什么、怎样做,全凭商家自觉。自行车编码应该是综合性管理,只能几个部门联合去做,仅凭一个部门,能力是达不到的。
如果现在买方、卖方都按规定登记单据,并将登记单送到公安交管部门,交管部门是会负责备案的。当时布置这个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备案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在非机动车管理上分两种形式:有15位编码的就备案;没有编码的旧车打钢号。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商家不配合,因此,备案制实行得并不理想。如果消费者自己带齐相关手续来公安交管部门备案也可以,关键是厂家、商家,如果他们做到位了,交管部门的工作就容易开展了。
消费者:两辆有编码的车都丢了
“这个编码好像没有多大用吧,我的车从来都没填过这样的单子。”在百货大楼,一位正在挑选自行车的中年男子指着身边的一辆飞鸽自行车说:“这不,我买的这辆车,马上交钱去,但是没填什么登记单。”该男子表示,这个编码其实挺“虚”的,即使自己丢了车,在路上看到有辆车很像自己的,自己也不会去看编码之类的,“像”不等于就“是”,为了几百元闹误会,不值得。“我现在丢了车也不找了,买来自行车就去打钢号,为了图个心理安慰,尽量细心点,看好了。”
有这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在随机调查的50多位市民中,几乎所有市民都不清楚自行车编码的具体意义,并强调,自行车编码是不可能起到防偷防盗作用的。“自行车编码是不会防盗的,在公安机关登记的钢号都不能保证,丢了都找不回来,更不要说这串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了。”市民张先生说,“我买过两辆有编码的车,都丢了。买的时候没人让我登记,丢了也就甭想找回来,我也不费劲了。”(见习记者 白璐 记者 柴波 摄影记者 崔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