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城投集团: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商
——访天津城投集团总经理马白玉
定位明确 服务城市发展
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一些大的城投公司,天津城投要年轻许多。然而,作为后起之秀,天津城投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发展速度却让先行者们叹服。短短五年时间,该集团已发展成为总资产3200亿元、净资产近千亿元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
分析其中原因,马白玉将天津城投集团的发展经验总结为两句话:“坚持两大原则,完成三项职能。具体来说,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两大原则,完成投资建设、融资、综合开发三项职能。”所谓政府主导,一方面是按照政府要求,完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好政府的土地资源、政策资源及各种资金,依托政府信用进行融资;而市场化运作,则是要求遵循市场机制、做依法合规的投融资平台,同时,进行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做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商。
马白玉认为,城投类企业应当对自身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城投类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市场化的平台,虽各具特色,但同时又具有许多共同的职能,总结起来有三大功能:作为政府的投资建设平台,城投类企业在政府的授权和财政支持下,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和建设,对基础设施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城投类企业承担着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作为城市综合开发的平台,根据城市规划实施‘造城’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的综合开发。”立足于此,天津城投集团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了城市路桥、轨道交通、环境水务、城市开发与发展四大业务板块,各个板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个集团正在向“城市基础设施综合运营商”的目标迈进。
创新思维 拓展发展空间
融资,是城投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马白玉提出,“融资不仅需要有好的企业作为融资主体,还要有好的项目作为募集资金的合理用途,如果再能选择好的融资工具,那么就可以以较低融资成本、合理的期限结构筹集所需资金。”
她进一步解释说,好的企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有较高的资信水平,这就要求企业主营业务清晰、核心竞争力突出,具备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具备合理的收入和利润,要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和政府支持;好的项目,不仅是项目要有良好的盈利水平,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更为重要的是,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具备完善的前期手续。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城投类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基础设施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好的融资产品不仅体现在较低的融资成本上,更是体现在其还本付息的节奏与项目收益相匹配。目前常见的企业债、中期票据、保险资金、信托租赁、短期融资券等融资方式都为城投类企业长短不同的融资提供了选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金融工具并加以组合,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公司、最适合项目的产品。
近年来,天津城投集团创新思维,不断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各个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合作,有效募集信贷资金千余亿元;同时,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引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资金共120亿元;由中银国际证券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任主承销商、联合资信、金杜律师事务所等作为相关中介机构,成功发行两期企业债;城投集团及子公司还成功以融资租赁、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非上市公司股权合作、集合资金信托、发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以创新思路接受市场化的洗礼,让天津城投集团不断获得认可,并逐步成为城投行业内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