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潘长有是新中国第一代炼钢工人,是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他的党龄也同新中国的年龄一样长达60年。
潘长有,1926年出生,天津人,原天津市劳动局副局长、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河北省总工会副主席,曾任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届执委。
抗日战争结束后直到天津解放,天津制钢厂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解放初期恢复生产后,炼钢炉也经常需要停下来维修,每次维修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当时潘长有是天津制钢厂生产一线的一名基层干部时,天津制钢厂当时的生产量就靠一台马丁炉来完成。为了不影响生产,潘长有在全国首次把过去“冷修”马丁炉的方法改为“热修”,使修炉时间缩短了六分之五。为解决“热修”马丁炉的难题,潘长有用水浸透全身衣帽,奋不顾身钻进摄氏七百度的炉内修理。衣服烤糊了,他就再把它们淋湿;不能呼吸,他就用湿手巾蒙上脸,再钻进炉去。由于热修马丁炉的成功,全年可节省修炉时间64天,为国家多生产钢锭的价值与时价一千多万斤小米等同。
另外在工作中,潘长有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当他发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碾子房熟白云石粉妨害工友健康,他就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并号召工友们一起出主意。他还提出用铁管装镁砂修砌白灰炉,每次能节省舶来品镁砖三千块,当时价值十余万斤小米,使白灰炉寿命由生产40炉钢增加到生产60炉钢。
本报记者 张鸣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