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中国的话剧是因为一个人而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期的,而这个人代表作品的孕育和诞生,又离不开当时天津的戏剧环境。还是在母亲的怀抱里,他就接触到了文明戏,及至进入南开中学,已开始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更是将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等人的剧作当成钻研对象,厚积薄发,创作遂成井喷之势。这个人就是曹禺。
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生于天津,中共党员。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他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作家。曹禺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和《日出》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同时也是许多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曹禺的作品还有《原野》《蜕变》《北京人》《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电影剧本)《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此外,他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曹禺把一生都献给了戏剧事业,他曾说过,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他用自己的笔,描摹了一个时代,也以自己的笔,丰富了中国话剧的人物画廊,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曹禺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本报记者 周凡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