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记联网讯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就金融支持城镇化等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记者了解到,天津这几年在城镇化方面做得很有特色。黄兴国认为,城镇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着妙棋、全盘皆活”的重要意义,但不能一哄而起,不能仅仅是让农民“上楼”,而要有科学规划和产业支撑。黄兴国介绍,近年来,天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重把握七个字——“安居乐业有保障”,具体分为四步走。第一步以城镇化为重点,以宅基地换房为主要途径建设示范小城镇,让农民进入小城镇居住社区,解决其“安居”问题。第二步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推动农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农村产业,解决农民“乐业”问题。第三步以“三改一化”为重点,推动农村户口 改城市户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制企业、村民委员会改居民委员会,努力实现医疗、养老、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解决农民“保障”问题。第四步以农村金融改革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发展”问题。
谈到金融支持城镇化的话题,黄兴国深有感慨,他对记者说,没有金融支持,就搞不了城镇化。例如天津华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几十亿元的资金,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小城镇建设给予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最终项目贷款如期归还,银行也得到了收益。
黄兴国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与配合。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经济的“造血体”,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已成为促进城乡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环节。黄兴国介绍,构建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一个世界性课题。由于农业的高风险、高投入、低收益,使得农村金融通常具有服务成本高、经营风险大、盈利能力低的明显特征,很难实现对农业、农村的有力支撑。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显薄弱,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黄兴国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农村经济的主体结构不匹配,以天津为例,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断减少,农村经济组织和小微企业大 量涌现,成为农村重要的经济主体,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基”,少量大型企业则是“塔尖”。而金融体系却呈现“倒金字塔结构”特征,大型银行控制着主要金融资源,构成金融体系结构的“塔基”,小型银行只能支配少量金融资源则成为“塔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农村经济主体结构的不匹配,使得作为经济主体“塔基”的大量农村经济组织和小微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主要来自金融体系的“塔尖”,难以得到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黄兴国认为,破解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正金字塔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与农村经济主体结构、数量和特征相匹配的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体制机制。而村镇银行就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成为撬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杠杆。黄兴国说,根据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在当地吸收的存款只能用于当地,不得在区县以外放款,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可以为农村金融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增加金融资源供给。特别是村镇银行具有管理半径小、决策路径短、办事效率高的特点,对当地居民和企业更为熟悉,能够更好地通过企业主人品等“软信息”判断借款人资信状况,更加适合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缺失、抵质押物缺乏、贷款方式灵活、对流动资金需求多 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草根经济”。
黄兴国对记者说,天津高度重视发展村镇银行,积极探索“本土化、民营化、专业化”发展新模式:在坚持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前提下,增资调整股权结构,积极吸纳当地优质民营企业和经济组织入股,让当地股权占比超过50%(单家持股比例低于5%),突出民营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推进村镇银行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建设。目前,天津已按照这种方式完成对两家村镇银行的重组改制,2013年将重组改建4家、新设7家村镇银行,实现新型村镇银行对涉农区县的全覆盖。(记者 杜斌 李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