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记联网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天津。”这是“天津市委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的目标。在今年的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共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实现天津城市定位的必然要求。在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了建设美丽天津的构想。
记者: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请问天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黄兴国:对城市发展来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至关重要,只有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不是科学发展。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对天津生态城市的定位,在生态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实施了两个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
一是实施清水工程。主要是治理河道、截污减排、清除黑臭、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等。五年来综合治理河道133条,建成污水处理厂76座,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5%。今年将再治理河道20条,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全面完成清水工程,实现所有河道水清岸绿。
二是实施绿化工程。5年来植树造林120万亩,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67亿平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你看,去年我们开始规划建设郊野公园,在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共建设7座郊野公园,这就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休闲旅游场所。
三是实施净化工程。重点对煤烟型污染、建筑工地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治理。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百亿元,全部淘汰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燃煤供热锅炉,由热电联产和燃气供热替代。启动了供热改燃并网工程,关停了中心城区的第一热电厂,对陈塘庄热电厂实行搬迁,加快淘汰“黄标车”,更新环保公交车,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四是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我们规定,“两高一资”项目一个也不能上,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转了10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年来,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4%,节能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我们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开展了82个国家级和市级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形成了泰达、子牙、北疆、临港、华明5种具有天津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延伸了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此外,坚持持续大规模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5年来综合整治道路、铁路、河道沿线5000多公里、居民社区1000个、建筑2万多栋,新建改造164个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努力实现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常态化。
记者:天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效果? 黄兴国:改善民生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我们始终把群众最关注的就业、收入、保障、住房、教育、卫生、出行、食品安全等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每年把7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连续实施7个20项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努力扩大就业。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项目建设扩大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保企业稳定就业。5年累计新增就业218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把增加收入的着力点放在中低收入群众身上,连续5年实施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2.2%。今年我们又制定了19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率先实行全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养老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建立完善了价补联动机制,惠及35万低收入困难群众。
——努力发展教育。五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6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完成1206所义务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完成13所高校新建、改扩建工程,全市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努力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实施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3年提升改造工程,去年首批改造了300个小区,80万居民直接受益。今年再改造480个小区,110万居民受益。实施放心食品系列工程,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新建扩建了一批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配餐服务中心。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新建一批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和停车场,改造一批卡口道路,让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快捷。(王敏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