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
■目前,由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的30余家职业院校都在校内外设置了各自的实训基地
■新区投入300万元实施了“滨海新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并把此项工程纳入了新区社区教育范围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新区共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7所,144所义务教育学校提前半年全部通过天津市达标验收,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学校覆盖率达100%,同时还健全办学网络,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满足各类人群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
今年新区还分别在新建功能区、老城区内等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144所义务教育学校提前半年全部通过天津市达标验收。在学校硬件设施上,相继实施了学校操场改造、图书配送、设备升级、食堂建设等工程。出台《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16个。10月底,顺利通过了天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督导检查。
出台《新区学校后备干部、青年教师“孵化”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扎实推进“三名”(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
30余家职业院校设置实训基地
今年以来,新区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筹划建设一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建成3个行业职教联盟,支持校企开展联合培养师资、学生顶岗实习等合作项目。在有条件的学校,尝试推行委托管理等办学模式的试点,鼓励行业、企业、社会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等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探索“建办分离”、“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管理新模式。目前,由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的30余家职业院校都在校内外设置了各自的实训基地。
新区还在各职业院校建设滨海新区“紧缺型职业人才培训基地”,提升设施设备水平,逐步使国办职业院校硬件均达到国家级示范标准。此外,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境)外优质教育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机构,拓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职业院校合作途径。
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
今年,新区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依托社区院校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并充分发挥新区终身教育网的作用,在塘、汉、大城区建立社区学院,在各街镇、社区建立社区学校和市民学习点。同时,新区终身教育网建成并投入使用,丰富了以“学习包”为核心的学习资源。
为了提高外来工生活质量,新区投入300万元实施了“滨海新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并把此项工程纳入了新区社区教育范围。该工程以蓝领公寓为载体,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实行“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和法律咨询等服务,通过全国互认的学分学历管理新模式,完善流动人口终身教育体系。(记者 路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