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近年来,蓟县把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把握主题主线的用力点,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截至目前,我县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651家,两年新发展485家,比市下达我县‘十二五’300家总目标翻了一番多。科技‘小巨人’企业由原来的9家发展到26家,两年新增17家。”蓟县县委书记肖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在构建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过程中,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何重大意义?
肖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既能保护好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又能发展经济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们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推进科技“小巨人”成长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抓引进、促转型、增数量,强化载体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记者:蓟县传统产业多、传统企业多,如何实现老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肖松:在机械制造、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中,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实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促进成长期企业加速成长。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政策“聚焦”,集成利用财税、人才、创新、投融资等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同时,加强科技招商,鼓励创新创业。目前招商引进和创业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235家,占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总量的36.1%。石头造纸、磁性材料、杰隆生物、高铁刹车片等一批科技水平高的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人员、企事业员工、大学毕业生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就业增长和产业提升。为了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县从零起步、规划建设,建成了专用汽车产业园、上仓工业园、盘山文化产业园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华翔专用汽车、力臣阳光果品、天久农机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创建了全市首家水产行业“蓝科水产”大学生创业基地,实现了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记者: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肖松:今后三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乘势而上,开拓奋进,攻坚克难,扩大战果,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跨越。奋斗目标是:今后三年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到2015年底总数达到1001家。下一步,我们将以3个功能园区和6个镇办工业小区为主战场,重点盯住北京中关村、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智力资源密集区,建立渠道,强化对接,吸引一批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我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作用,开展以商招商,延伸产业链条。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对科技人员创业、大学生创业、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化等给予资金补贴和奖励。(记者 杜洋洋 实习生 于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