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记者近日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悉,2011年,滨海高新指数达到200.69点,较上一年增长16.04%,实现了三年翻番。充分反映出近年来滨海高新区构筑“三高”产业结构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为天津高新区“十二五”期间赶超先进高新区打下坚实基础。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需要,本年度滨海高新指数还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微调,以准确反映高新区工作与发展情况。主要监测结果如下:
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滨海高新区积极做大经济总量“蛋糕”,同时领航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日益向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方向发展。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快速增加,2011年,产业指数193.09点,较2010年增长56.99%,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总指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1年产业指数对总指数的贡献度达到77.1%。一是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效明显,“小巨人”企业数量快速增多。2011年底,小巨人企业达到136家,占到滨海新区半壁江山。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斐然。2011年,产业结构得分较2010年提高82.3%,产业结构的贡献度大幅攀升,结构调整已经成为高新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四是高技术服务业表现出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强的抵抗力。2011年,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高新区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9%,这一比例近年缓慢提高。高技术服务业并未随金融危机出现如制造业一样的明显波动,体现出高新技术服务业对危机较强的抵抗力。五是生态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加强。生态效益连续两年保持近50%增长速度,高新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11年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
二、科技创新特色突出
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滨海高新区着力打造“创新思想丰富、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丰硕,创新产业高端”的创新格局。2011年,滨海高新区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创新产出增长率增加,特别是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情况相关指标,取得明显改善,特色鲜明。2011年,科技创新指数平稳增加,达到145.06点,较上年增加3.77%。一是创新质量不断提升。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的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不断提升,达到126件。技术交易活跃,技术市场成交金额不断上升,2011年达到7.9亿元,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额日益增大,较2008年增加一倍。创新成为高新区经济驱动的重要力量。二是创业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业成为主流。2011年,新创业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重达到69.4%。科技人员占员工的总数达到17.95%。
三、环境建设日益优化
继续维持高强度的政府财政支持,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改善,人才环境日益优化,与国际互动和接轨程度不断增强,开放、协同创新已成为高新区发展的新态势。优越的支撑环境仍然是天津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当中的重要品牌。2011年环境指数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指数得分301.32分,较2010年增长6.89%。一是多途径增强融资能力,金融环境逐步改善。金融机构数量由2008年51家增加到88家,上市企业数量由5家增加到16家,财政科技拨款占比增加到16.6%。二是服务机构不断增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孵企业数逐年上升,2011年达到2967家,较2010年提升16%;孵化面积由2010年的104万平方米增至2011年的126平方米,上升21%。公共服务机构数68家,较上一年度增加11家。三是高端人才汇聚,人才环境稳中有升。2011年,人才环境指数达到422.72点,是2008年的四倍多。人才环境得以大幅优化。本科以上人数占比大幅升高,博士人数是2010年的4倍,科技人员年均收入提高近50%。表明随着高新区人才政策的出台和成熟,人才待遇大幅提高,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大幅增强。四是出口势头强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11年,国际化水平得分323.12分,较2010年提高55.44%。随着全市上下对开放创新的日益重视,高新区对外交流与合作2011年迈上新台阶,截至2011年底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的企业已达32家,国际接轨程度日益增高。特别是出口势头强劲,高新区出口额较上年度提高了1.5倍。
今后一段时间,天津高新区两委将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围绕招大做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三大方面进行赶超突破,实现高新区规模总量和发展质量齐头并进,跨越发展,保持滨海高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