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护鸟志愿者和林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现还有3只白鹳在水面上停留,为了了解这些白鹳的身体状况,志愿者接近白鹳进行观察。

图为: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很多候鸟继续在这里停留觅食。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1月14日,护鸟志愿者和林业、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继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展开东方白鹳的拯救行动,截至晚19:15分,仍然有3只情况异常的白鹳等待救助。
搜救进展:尚有3只东方白鹳状态不明
14日早上,记者驱车来到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处于试验区的“万亩鱼塘”水域,志愿者们将在这里继续展开搜救行动。在鱼塘北岸,公安民警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乘坐渔船在水域深处查询导致东方白鹳异常的原因。一批志愿者乘坐另外一艘船,从水域的西北面下水进行搜救。

图为:志愿者兵分多路搜寻需要救护的白鹳。
按照此前的观察,13日晚仍有4只白鹳停留在这片水域,14日志愿者发现还有3只在水面上停留,为了了解这些白鹳的身体状况,志愿者希望接近白鹳进行观察。不过由于14日天津风力较大,志愿者乘坐的渔船是人力船,虽然志愿者想在风力的帮助下从西北滑向东南方向进行搜救,但是在不规则的强风干扰下,划了1个多小时,仅划出了二三百米,距离白鹳停留的水域还有很长的距离。而且由于湿地地形复杂,有些看起来是水,其实底下是泥,有经验的渔民也不敢划船过去,害怕搁浅,而志愿者想要涉水过去也困难重重,每走出一步,都要陷进齐腰深的泥水中,危险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者们通过联系相关组织、或在微博上发出求助信息,联系自带动力的船只。一时间,这条消息被无数网友转发,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也在网络间传递。网友“属鱼的猫7”说:不能去现场的,就在这里帮忙吧!两下鼠标,可能就能救活两只白鹳!网友“天津单车大鹏说”:再坚持,愿鸟们和护鸟人都安康。船只需求的消息迅速在微博上扩散。随后,天津蓝天救援队表示可以联系船只,并在下午派出了工作人员先到达现场,并带来了绳索和脚蹼等,希望能打水游过去。但是,水很冷,距离非常远,处于安全考虑,还是决定等待船只支援。由于船只是从北京运过来的,因此路途上需要时间。
截止14日晚19:15分,志愿者仍然守候在鱼塘堤岸,据现场志愿者赵亮介绍,现在3只白鹳的情况不是非常稳定,急需要将它们带上岸进行检查救治,船只有望在1至2个小时内送到,不过天色已黑,救治还需要等到15日,希望3只白鹳能够挨过这一夜,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正能量汇集 志愿者冷风中昼夜守护
正当志愿者守护在大堤上等待船只的时候,四面八方汇集的爱心也在涌向北大港湿地,这几天天津的气温很低,白天最高气温也不到10度,而且在风的影响下显得更加寒冷。14日傍晚,中国林科院的志愿者将自费购置的棉帐篷送到了大堤上,让守候在此的志愿者有一个暂时的避风场所。
这几天,不断有志愿者加入到拯救东方白鹳的行动中,14日,刘敬从北京自驾车来到大港湿地,他说,前几天从微薄上就得知了东方白鹳的事,今天抽出时间来到天津,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即便帮不上忙,作为鸟类摄影爱好者,能拍几张照片,宣传保护这些濒危鸟类也是好的。希望多救活一些,不管是东方白鹳还是其他鸟类,他想为保护动物出点力。
在这些志愿者中,满身污泥的易方兴也自称“志愿者”,他其实也是记者,本来仅仅是因为采访而来的他,看到这些鸟儿急需拯救的情景后,也奋力投入到拯救鸟儿的行动中,与志愿者一道穿上水裤在冰冷刺骨、齐腰深泥水的泥塘中搜寻受伤的鸟儿:“在泥中很难行走,上面的水没腰,脚下的淤泥过了膝盖,一步一陷,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最后都是打着滚慢慢爬出来的,所以上衣也都脏了。”易方兴说,很可惜他找到的白鹳都已经死了,这让他很难受,希望在接下来的拯救中,能找到活着的白鹳,并帮助到它们。
在志愿者的队伍中,王建民和刘慧莉已经在大港湿地坚守4天了。王建民说,晚上在这里守候的时候,听见白鹳凄惨的哀鸣声,心里特别难过,可惜夜间不能下水,不然肯定能帮助到更多的白鹳。不过,正是由于这些志愿者的努力才使得被送到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的13只东方白鹳顺利生还,当14日下午,再次前往北大港湿地的救护中心主任戴元鸣带来了最后两只东方白鹳也站立起来的消息,听到这个好消息,刘慧莉高兴地跳了起来,搜救的信心更加坚定。
据了解,如果船只顺利抵达,15日一早,志愿者们将继续下水展开搜救。目前,在此停留的大天鹅等鸟群的状况,志愿者也在密切关注,接下来还将有白鹤等候鸟在此停留,有关部门也在上报并研究湿地保护对策,以便让候鸟平安过境。(记者霍艳华 马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