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
新港街服务中心本版资料图片 记者 胡晓春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以来,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全面落实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原则,构建了新区统一的管理体制,组建了全国同级区域中部门最少、最精简的行政架构,有效破解了统一规划难以实施、聚集效益难以实现、整体优势难以发挥、资源配置难以优化、管理效能难以提高的突出问题。新体制确立,管理的效率效能大大提高。
滨海新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用力方向,是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理顺区政府、管委会,街镇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法律地位和事权财权划分;强化新区政府和街镇职能,完善管委会、功能区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推动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形成“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运行机制。新机制形成,服务的能力水平迅速提升。
新体制新机制释放巨大能量。近年来,随着“十大战役”的攻坚鏖战,“十大改革”的全面推开,滨海新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在带动天津发展和服务环渤海区域发展中作用显著增强。从2009年起,经济总量每年以千亿元级数增长,形成了经济发展新优势,显现出改革开放新活力,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增强统筹能力
促进科学发展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保证了新区政府统筹能力的充分发挥,以整合公共资源和提高配置效率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统筹城乡一体化、统筹产业布局、统筹建设交通体系、统筹建设公用设施、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五个统筹”使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统筹城乡一体化。新区开发开放进入新阶段,综合配套改革进入深水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起共享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促进新区第一产业调高升级,是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区按照“分步实施、建居先行、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竣工安置房135万平方米,安置农民1.4万人,建设8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和5个区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两年来,市、区两级农业科技和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3.16亿元。两年新增设施农业1.35万亩,累计达到2.32万亩。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年累计实现转移就业2.4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年增长分别为10.5%和12%。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让农民享受到了城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在居住和就业方式上,城市化农民获得了足额补偿款,并经过培训、实习、就业的一条龙服务,被引导到就近的工业园区或功能区就业,成为了城市人。
“从平房搬进楼房,住得更宽敞了,想去儿子家串门也比以前方便多了,邻居们都有了新职业,生活真的是不一样了。”农民李兆军就是新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过程中的受益者之一。李兆军所在的茶淀镇是新区8个城镇化试点镇之一。2010年,李兆军与同期7000名农民一起,从之前的农村平房迁入楼房新居,全家老少五口得到了相邻楼层的两套两室一厅,一家人住在楼上楼下,小区就近配套有小学、幼儿园、菜市场、养老院和商业网点。现在李兆军和几个邻居已在附近航母主题公园找到了维护修理工作,每天早上几人都会在院门口乘公司的班车一起上班,其他的“老街坊”也通过就业培训等方式,就近在茶淀工业园或茶淀葡萄科技园有了满意的工作。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改变,特别是新区有组织的扎实培训,让农民从田间地头,顺利进入到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就业,或者转移到功能区企业就业,因而他们比之前更加具有公民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正在成长为更具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的新区建设者。
统筹产业布局。围绕“东港口、南重化、西高新、北旅游、中服务”的发展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成建设、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发展格局。
东部区域,实施了加快东疆保税港区、临港经济区建设两大战役。东疆保税港区:引进建设了普罗旺斯、高银红酒、英利橄榄油等项目,航运物流产业发展迅猛;临港经济区:吸引了中粮、京粮、中储粮、印尼金光、印尼春金等知名粮油加工企业投资设厂。
南部区域,实施了加快南港区域建设。南港工业区:累计签约大项目35家,开工企业14家,投资总额超千亿;轻纺经济区:入区企业已达130家,签约项目37个,石化中下游轻纺工业基地和流通基地开始形成。
西部区域,实施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发区西区:引进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维斯塔斯、富士康、长城汽车、新兴铸管等项目,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北部区域,实施了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经济区和北塘经济区建设四大战役。四大区域处于开发建设初期,正在形成动漫创意、生态环保、军事旅游、冷链物流、总部经济等产业雏形。
中部区域,实施了加快核心城区和中心商务区建设两大战役。核心城区重点建设完善商业、商务设施,提升商业商贸、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产业等服务功能;中心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等高端服务业,成为金融创新区、外省市和央属大型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聚集区。
滨海新区围绕主题主线,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高调优农业,使三次产业比重更加合理,产业间互相带动、协调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滨海新区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形成一批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技术和产品,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构建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产业体系;积极衔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强化开发区、保税区、滨海高新区等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抓住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瞄准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旅游商贸等绿色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调高调优第一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促进了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协调融合。
统筹建设交通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对外交通、双城交通和区内交通“三大体系”,形成“1环11射5横5纵”路网骨架,彻底打通影响发展的瓶颈。以核心区为中心,实现半小时出行圈;环渤海地区,实现60分钟出行圈;环渤海地区之外,实现一个半小时出行圈。
尤其是,一些长年存在的“断头路”得以贯通。记者了解到,以前的滨海新区存在很多“断头路”问题,有人戏说“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关联却又相互独立”。 2009年底,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彻底解决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互不衔接的问题。就拿开发区的第一条主干路——洞庭路为例,如今的洞庭路,南起新港四号路,北至北塘大街,是开发区、北塘经济区南北向主干路,也是北塘经济区中心道路。在北塘经济区内,洞庭路全长约2.3公里,宽度近50米,整条道路穿行北塘总部区域,既是北塘的主干道,也是总部区的“中轴线”。洞庭路能够延伸到北塘经济区,标志着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于滨海新区的“断头路”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记者还了解到,新区相继改造了518路、513路、519路等30多条公交线路,公交线网基本实现了双城间、塘汉大和各功能区间的全覆盖,还购置投运438部达到欧Ⅳ尾气排放标准的新型环保公交车。为不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公交,新区公交集团相继开展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建设新区人民满意的公交”、“公交司机新工服靓丽出行”等多项专题活动。公交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营水平稳步提升,百姓对公共交通发展信心倍增。就在新区公交集团最近一次组织的公交满意度调查中,市民对公交服务满意率达到99%。
统筹建设公用设施。科学布局供水、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集中建设一批热电联产、污水处理等项目,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方面,新区采用区域供水模式,建立城镇联网的区域供水网络,提高供水质量,保障供水安全。积极拓展开发新水源,利用北疆电厂循环经济项目优势,为新区提供可靠的补充水源保障。新建改造4座再生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51万吨。同时配合农村城市化进程,着力改善农村饮水条件,2010年在大港区港西街和太平镇实施引滦水入农村工程,解决11个居住区饮用地下水水质不达标问题。
提高供气保障能力方面,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在现有陕北气、华北油田气、大港油田气和渤西气4个气源基础上,增加了陕北气田天然气供应量和新增南堡油田天然气气源。实现了天然气干线管网全区域联网覆盖。
优化集中供热格局方面,从2010年起,新区积极推动北塘热电厂、南疆热电厂建设,逐步关闭一批污染严重的小锅炉,实现大管网集中供热,提高供暖可靠性和稳定性,将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清洁能源为辅的供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