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多个“国字号”项目接踵落户,区域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作为滨海新区唯一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功能区,滨海旅游区从建区伊始,就充分遵循“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旅游产品与旅游装备制造为补充,面向东北亚的生态宜居国际旅游城”的建设思路,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的正确领导下,这片最为年轻的区域,在盐碱荒滩上“无中生有”,又在“无后方作战”中创造着区域开发建设的一个个奇迹。
以“海”为媒科学布局
滨海时报:科学规划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个全新开发的区域,滨海旅游区是如何结合自身特性来科学布局规划的?
陈黎明:滨海旅游区海洋资源丰富,目前本市现有的153公里长海岸线中,旅游区拥有15.57公里长的海岸线规划为景观岸线,所以从建区伊始,我们就以“做足海的文章,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为规划宗旨。此外,新区拥有着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而向以研发、制造等为代表的旅游产业中上游领域进军,也是未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在规划中,也为旅游产品与旅游装备制造业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根据旅游区发展规划,将重点打造“北海、南湾”水域体系,并形成“一心四区”的规划布局:即“一心”为城市中心岛:位于北海和南湾之间,与生态城呈中心轴线联系,将成为城市的交通枢纽和商务中心。四区分别为:打造国际级以欢乐创意为中心的主题公园区,发展具有度假功能的休闲总部区,建设以产业研发基地、客运码头为主综合发展的产业南区,集旅游产品加工、制造、集散为一体的产业北区。
而目前在区域开发建设起步阶段,为了快速形成开发建设规模,旅游区又按照“南北发展、相向对接”的工作思路,南部区域重点依托“起步区启动器及欢乐海魔方项目”,北部区域将重点依托“航母及中国旅游产业园一期项目”,形成南北两翼相向发展的格局,为旅游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滨海时报:作为滨海新区最为年轻的区域,在2009年刚成立时,滨海旅游区还是一片盐碱荒滩,随着开发建设不断推进,这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近两年区域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陈黎明:近两年来,滨海旅游区重点区域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如今年旅游区全面启动实施了“沿路滨河”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开发建设,已平整起步区土地3平方公里,水、电、气、热等能源配套工程正加速实施;目前南部海域填海成陆16.4平方公里,完成软基处理地块1.5平方公里。今年全年,旅游区将完成新建道路5.56公里、15.31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网21.8公里,绿化面积26.7万平方米。
滨海时报:基础配套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也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请您介绍一下,随着基础配套不断完善,目前旅游区招商引资情况?
陈黎明:近两年来,滨海旅游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首先,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气象科技园、渤海海洋监测监视基地等众多“国字号”优质项目接踵落户,有效地提升了滨海旅游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旅游区发展带来了人气。其次,以主题公园、游艇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亮点项目纷纷落户,如妈祖文化经贸园、海斯比游艇城、欢乐海魔方、宝龙欧洲城、旭辉旅游文化产业园等,它们普遍都是高投资额的大项目。而在这些“国字号”及高含金量项目带动下,旅游区招商引资的吸附力正逐渐增强。以今年1-9月份为例,旅游区就新增注册企业110家,新增注册资本金11亿元,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增幅。其中包括天新茶叶交易中心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另外还有15个涉及旅游大型综合体项目意向签约落户。这些项目将为旅游区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1-9月份,旅游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同比增长41%;内联引资到位额14.95亿元,同比增长41.7%;实际利用外资9273万美元,同比增长75%。
滨海时报:这些重大项目落户后,目前建设进度又是怎样的?
陈黎明:目前旅游区内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初具规模。如南部区域的欢乐海魔方、碧桂园滨海城、东方文化广场、贝壳堤湿地公园等8个重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北部区域的妈祖文化经贸园、航母主题公园拓展等6个重点在建项目全面提速;升级版的航母风暴已于今年4月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增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试飞效果良好。目前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已经屹立在海边,后期妈祖庙等也将陆续启动建设。预计明年内,欢乐海魔方等一批休闲娱乐项目,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为新区市民及游客带来假日休闲娱乐新选择。
项目集聚打造国际旅游城
滨海时报:经过几年建设,旅游区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请您介绍一下未来我们将如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陈黎明:未来滨海旅游区将坚持拓展招商渠道与项目带动并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集聚靠项目的引进,区域发展靠产业的支撑。因此,必须在“招商引资”上谋划、在“项目引进”上着力,在“产业集聚”上得势。首先,旅游区将加快“中国旅游产业园”建设步伐,确保旅游装备制造业项目用地需求。在完成中国旅游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基础上,争取国家旅游局和市、新区相关政策、资金与项目的支持,形成科技研发、设计、孵化及生产加工、展示交易等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其次要创新招商思路,拓展招商渠道,实现招商引资质量和数量“双跨越”。旅游区将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完善产业政策和招商工作机制,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在区域内形成一个以旅游产品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此外,还要搭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载体平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启动器项目强大的吸附作用和产业发展载体平台优势,利用中国旅游产业园的品牌效应,着力在引进总部经济、提升标准厂房利用率、新增注册企业三个方面做文章。
创新思路多元化发展
滨海时报:特色亮点是区域快速发展的催化剂。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未来旅游区将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来进一步规划发展?
陈黎明: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中,旅游区将继续坚持打造亮点与独具特色并举,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大发展。
首先,旅游区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海岸、河道、港口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区域内打造北海、南湾、河道联通的水域体系,形成风格独具的外海岸线24公里、内海岸线32公里、滨河岸线28公里的水系结构,以凸显海岸景观带的生态美景。其次,点面结合,形式多样。以新组建的滨海航母旅游集团为依托,着力打造主题公园欢乐游、温泉养生康体游、蓝色海洋休闲游、空中巴士观光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并与周边区域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渔港、北塘小镇、汉沽休闲农业园融为一体,形成点面结合的“大旅游”格局。此外,要打造精品,凸显特色。立足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项目资源,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移动多媒体、影视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妈祖文化园、航母主题公园、东方文化广场、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文化项目的推进力度,以形成一区多园的文化产业格局。
滨海时报: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十二五”时期旅游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陈黎明:到2015年末,旅游区内9.17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将基本建成,并完成填海造陆面积44平方公里,和4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显城市规模。在经济指数方面,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亿元以上,内外资企业达到700家以上,内联引资到位额36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到位额达8亿美元以上,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
旅游区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将旅游区基本建成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以旅游装备制造业、总部经济、游艇总会、主题公园、商务会展五大产业为支撑,面向东北亚的生态宜居国际旅游城,并形成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常住人口2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40万个、GDP300亿元以上、旅游收入100亿元以上、税收40亿元以上的发展规模。(记者 赵贤钰 摄影记者 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