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121009/20121009105342361.jpg)
生态城配套设施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每天醒来后不用起床,就可以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打开豆浆机和面包机烹饪早点,想骑自行车有专门的慢行车道,不必担心汽车擦身而过,饭后楼下散步,满眼都是绿植花木,每间隔500米就可以到街角公园歇脚……”刚刚领到户口本,成为生态城首批正式居民的宋先生,这样表述着居住在生态城的感受。
宜居范本带来生态生活
“以前我只知道全家每月用了多少度电,花了多少钱,但是现在我还能知道任一家电在任一时间段的耗电情况,能知道每天的用电量。”住在红树湾的宋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自家小区覆盖了智能电网,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就成了“家电总管”,可以远程控制家里还可以指定用电策略,“电用得明明白白,节电意识就自然提高了。”
生态的理念来自宜居的生活,这是入住生态城的居民最直观的感受。而事实上,从一张关乎宜居生态的城市蓝图,到目前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基本建成,也不过四年时间,但无疑节能、环保、自然、宜居、和谐的理念已经成为这座示范之城的显著特点。
在建设之初,生态城就确立了“三和”、“三能”的发展目标,即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基于这一理念,生态城确定了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用于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宏观的目标被细化为实实在在的微观生活体验。驱车行驶在生态城的道路上,不用担心因压过井盖而出现颠簸;即使是下了暴雨,生态城的高绿化也可以让一半降雨落地即被吸收;全域设置的2400盏太阳能路灯不仅零耗电,而且遇到连续阴天时路灯还能改用风能驱动照明。目前,生态城已在环境综合治理、绿色建筑、能源利用、城市管理、水系改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可持续发展焕发城市活力
“居民不单单是在这里居住,有不少是因为在这工作才在这里生活,我们把他们称为生态城的‘产业居民’。”在生态城商务局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好乐买、华漫兄弟等近20家公司的员工入住生态城公屋。“产业居民”能否认同生态城成了不少企业在落户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从硬件招商变为软件招商,环保、健康、精致的“乐活”氛围正取代财税优惠成为新的招商广告。产业经济的发展也从试探性的投资变为了实质性的迁入办公。生态城的影视、互联网、图书、动漫、广告等文化企业不仅融入了各自“文化圈子”,圈子之间还产生了“交集”,各行业的主业优势开始互补成链。如青青树动漫公司的《魁拔》就将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成后期制作,并由卡通先生公司完成发行工作。
截至目前,生态城累计注册企业800余家,注册资本600亿元人民币。今年,生态城还首次制定了3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目标。
■记者手记
打造一座“乐活”城
经过四年建设,生态新城雏形显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了实践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让生活在此的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娱乐、金融等优质的生活服务,告别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等传统的“城市病”,生态城正着力打造的是居民安居乐业的“乐活”城市,通过探索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记者 程瀚 摄影记者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