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原来我要是出差一个礼拜,会特别担心工作停滞,因为很多事情靠个人力量不能决策。但是现在我们的网格社工、兼职委员、党小组、楼门长以及社区民警、业委会等人员将原本平面化的一个社区网格填充成一个完整立体结构,即使我走一个月,社区工作也可以照常完成,并且完成得非常好!”有十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开发区康翠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德菊深刻体会到了网格化管理给社区带来的变化。
简单地说,网格化管理就是将辖区依据一定的户数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格内有专人负责格内的所有事务,也可以称为“网格专员”或“第一责任人”。这种管理模式,使网格专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社区的民情百态,变传统的被动等问题为主动下去找问题,从而使社区矛盾、居民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和解决。目前,滨海新区中的开发区,新港街、迎宾街和寨上街已正式推行。
以开发区康翠社区为例,该社区是开发区的老社区,存在房龄长、设施老化等问题,常住人口6700多人,而总人口是11400人,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这都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挑战。该社区按照每400户一个社工的标准将社区划分为若干格,每个格有一位网格社工即第一责任人,他要负责网格内的信息更新、调解、卫生、活动等格内的所有事务。林德菊告诉记者:“社区工作繁杂,我初步估算了一下,社区的专项工作有43项,包括统计、司法、维稳、安全生产等等,这43项都具有专业性,而居民日常反映的问题还不包括在内。如果做好所有工作,只靠11位专职工作人员的力量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以网格为框架,充分发挥调动社会力量,将网格填充丰满,这样在调解矛盾、组织活动时就会水到渠成,收到好效果。”
人员流动性增强,使常驻人口的构成变得复杂,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新课题,康翠社区结合辖区特点探索出了适合本社区的治理模式,而新区共27个街镇、200余个社区,每个街道、社区的特点都不一样,街道、社区从加强基层管理入手,探索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治理模式。
比如作为老城区代表的新港街,以民情110为平台,扩大服务范围、购买公共服务、扶持社会组织壮大,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即“新港经验”。位于大港的胜利街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整合辖区资源,尝试组织社区网格化管理“十大员”立体治理模式,组建了一支3600人的队伍,按照专业方向分为10大类,即督导员、管理员、治安员、教练员、保健员、保洁员、助理员、宣传员、调解员、信息员。将“十大员”按照区域分布到每个社区、每个楼栋,“十大员”队伍成立后,胜利街各社区过去很多棘手的问题现在都很快得以解决。再比如,经济功能区多是新区区别于其他区县的特点,在功能区中如何承担好社会服务职能,也成为了新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亮点,像摸索中的“市民中心”、“邻里中心”,也是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多年来,滨海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新区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其中很多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部门的充分肯定。通过强化基层管理,使群众诉求、小区问题、邻里纠纷等问题及时处理和化解,从根本上提升了社区、街道乃至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打好“大楼”的根基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阵地,也是新区城市管理中的单元,加强基层的社区管理,犹如打好一栋大楼的根基,使职能部门的服务触角延伸至小区中甚至楼门里。这样不仅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也为社会管理打下了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