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加强民生建设,促进滨海新区长期稳定发展
主播:近年来,滨海新区一手抓大项目、好项目,一手抓民生建设,在保障性住房改革,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今天的“走基层、话发展、汇民智”调惠上活动系列报道第二篇,来听本台记者孙昭荣、张歆、刘克琦的报道:《加强民生建设,促进滨海新区长期稳定发展》 新区加强民生建设
记者:今年29岁的栾奕来自黑龙江,在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去年年初,他以每平米6300元的价格,买下了滨海新区首个企业定制限价商品房——滨海欣嘉园的一套偏单。栾奕说:
(录音)当时房价挺贵的,这边很便宜,得差4、5千块钱吧。再一个想是政府办的,感觉应该能让人放心点。
滨海欣嘉园的目标住户是工作在滨海新区各企业的员工,要求购房者在新区企业内工作,并交纳社会保险一年以上。与普通限价商品房相比,滨海欣嘉园不但放开了户籍限制,而且对员工收入也没有任何要求。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郭富良告诉记者,滨海欣嘉园是一种订单式限价商品房:
(录音)一个是需求量的定制,再有一个就是房型的定制。企业根据职工需要,向它所在的功能区申请,然后由功能区跟我们签订订单式商品房的协议。我们专门搞了一个叫房价收入比研究,可以使职工购房不感觉到有过大的压力,现在5、6年的工资收入可以买一套住房。
据了解,目前,滨海新区人口总数已达到248万,其中非户籍人口占到一半以上。“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规划建设1500万平米的企业定制限价商品房,能够满足十几万户的住房需求。
除此之外,滨海新区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自2011年开始评选“优秀外来建设者”,并为他们颁发天津市户口。两年来,已有2800名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的外来工成为天津人。滨海新区公安局户政处处长侯波表示,今后,新区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同城待遇:
(录音)将来,我们要在人才引进、解决滨海新区长期工作的农民工的落户问题以及滨海新区本身二元结构变为一元结构,也就是我们现在滨海新区还有20万农业户口人口,还有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落实均等化服务、同城待遇。
作为国家先行先试区,滨海新区自2010年年底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已减少百姓药品费用360多万元,减免门诊挂号费12万多元,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努力构筑高水平教育体系。截至目前,新区114所中小学全部完成现代化达标建设。在教学方面,新区更是积极开展“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培养工程,并与市区及国内多所名校合作办学,全面提升新区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滨海新区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仅2011年,滨海新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超过60亿元,全年共建设社会事业项目124个,20项民心工程件件落到实处。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再生表示,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促进民生建设,才能保证滨海新区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出录音:滨海新区在加强民生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特别是企业定制性住房建设,能使外来工和企业不同收入的群体按需要买到更便宜的、更适合自身情况的住房。减免医疗费、挂号费,以及在学校建设方面所搞的“三名”工程,对促进新区民生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滨海新区作为经济区,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它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但现在滨海新区不仅是经济区,更是宜居生态城区,它在民生建设、社会管理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和尝试,对促进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全国其他地区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