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瞩目滨海,攻坚滨海,制胜滨海。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随着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强势启动,并由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掀开了重要的一页。
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滨海新区提出重要要求,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到滨海新区考察指导工作。这既为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滨海建设者们奋力拼搏的强大动力。
几年间,滨海新区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拓海前行。
几年间,“十大战役”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一路高歌。
几年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水平大项目加速聚集。经济总量每年以千亿元递增。
几年间,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十大改革”实现重点突破,形成了强有力的体制支撑,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几年间,承载着国家的战略和人民的期待,新区广大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激情,以敢打必胜、无坚不克的气势,创造着一个个辉煌的滨海奇迹,谱写着一曲曲生动的滨海战歌。
……
这几年,正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以来,全面加快发展的几年,也是极为关键的几年。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全力争创高端产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领航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努力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开放的现代化新区之一。
滨海新区正在以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果一一回答着国家推进新区开发开放需要破解的一个个难题,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处在关键时期的滨海新区,肩负着国家的战略和人民的重托,正在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以敢趟“深水区”的魄力,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大胆改革,率先发展,努力成为改革开放新的桥头堡。
高端产业 集聚带动
到处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到处是车流滚滚、旌旗猎猎,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排排工业厂房铺天盖地,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聚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滨海新区坚持自身特色,借助港口、交通、土地、人才等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新化产业结构,以高端制造业同步带动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新区,以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化工等八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总产值已达9168亿元,占工业总量的86%。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近三年来,新区累计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1100个,储备项目动态保持在400个以上,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聚集。
不久前的8月31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位于空港经济区的空客天津总装线第100架A320飞机正式下线。空客A320、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升机、无人机、卫星有效载荷、空间站等一批项目的先后建成,使新区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了260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
随着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成功投产,以建设南港工业区为契机,滨海新区的石油化工产业基本构建起了“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值突破360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化基地。在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汽车制造、大型工程机械、石油钻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五大设备制造体系,产值突破3900亿元,成为国家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目前,新区已经具有了三星电子、中国石化、中国海油3个工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超过五百亿元的企业,12个工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其中,新区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辆,无缝钢管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手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到17%。
科技领航 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快速轨道,是应对后危机时代全球化竞争与挑战的根本之策,也是滨海新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下,利用后发优势,迎头赶超、创造示范的根本遵循。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滨海新区始终不渝坚持的一条发展之路。如今,新区已经建成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50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06家市级以上各类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90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6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6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6家,科技企业达到9467家,科技小巨人达到419家。
国家863计划90项科技成果落地,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水平国际领先,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行……为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区从科技体制入手,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努力提高创新能效。
为加强科企对接,自2010年开始,新区与中科院合作举办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涉及海洋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减排、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共有中科院45个研究所的150余位专家携460个项目与新区400家企业及10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多元合作对接,协议投资达12亿元。目前,中科院已有近百个项目落户新区,全部项目达产后将年新增产值90亿元。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与中组部、国家国资委合作的天津未来科技城,作为中央企业人才基地,正在按照“智慧经济城,创新先导城”的总体定位加快建设。新区推行高端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对高水平团队和人才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前来创新创业。2010年,新区统筹制定一系列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深入推进“千人计划”,引进高层次、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积极打造人才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