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成都市高新区以及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11日联合宣布,该市已经正式开始建设中国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
该系统未来将通过电视、广播、短信、互联网等多渠道向公众(含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提供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的避险预警。但这项服务何时开始向公众提供,尚需技术成熟、公众意识增强且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后才能开展。
据了解,这套系统的原理与日本、墨西哥等已经建成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一致:即通过密集地震监测预警台网,当地震在震中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
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介绍,地震预警信息的接收手段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专用预警接收终端、电视等。实验显示,预警接收终端在网上下载后,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中,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号后会自动弹出预警警报画面并播放警报声。
成都市地震监测技术中心副主任郑松林介绍说,这套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的二期项目”。对于预警系统何时能够建成并向公众提供服务,他表示,目前并无明确时间表,需各项条件成熟后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
成都市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让技术更加成熟,第二步是开展试点,在轨道交通等领域展开试点运用,同时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并且出台对于地震预警的配套法律法规。在以上目标达到后,才能推广应用。目前,二期项目还处于第一阶段。
不过,郑松林介绍说,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一期项目(2009年完成)已经建成67个速报台站,并将升级为地震预警台站。此次二期项目还将新建57个地震预警台站,重点分布在地震断裂带附近,预计今年内完工。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有所区别。前者是对尚未发生的可能地震事件提前发出通知;后者是在地震已经发生的前提下,抢在严重灾难尚未形成前发出警告,从而缩短反应时间、判断时间、决策时间,采取紧急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由地震引起的高铁、地铁、化工厂和核设施等重点工程的次生灾害。
据悉,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逐步在汶川余震区域(包含18个县市,覆盖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区域)布设了预警实验网络。试验区域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安置有102个地震预警监测仪。加上在其他地方布设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共有超过160台地震预警监测仪试验预警。(记者 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