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遗体捐献者家属和医科大学的学生来到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缅怀悼念。

截至昨日17时,前往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市民群众已超过4万人。

昨天,本市近300名市民参加“2012清明节祭祖、拜父母、拜师仪式”。

清明节,耀华中学学生及曾接受白芳礼老人资助的校友来到白芳礼墓前为老人扫墓。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从市民政局获悉,清明小长假天津市迎来祭扫高峰,各大殡仪馆、公墓接待群众祭扫达120万人次。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鲜花祭扫、绿色殡葬以及网络祭奠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越来越受市民推崇。另据记者获悉,清明假期期间,不少市民错开祭扫高峰,选择放松游玩。三天来,本市公交车乘客中,七成以上为购物、游玩市民,通往繁华商业、娱乐区的150多条公交线白天客流量比平日增幅三至四成。
简约:淡茶、薄酒、丝带、鲜花
在永安公墓,前来扫墓的人络绎不绝。在亲人的墓地前,很多人都会安静地清扫墓碑,然后献上一束鲜花、一杯薄酒和几份简单的点心,表达自己的思念。据介绍,近年来,每到清明,本市各个祭扫场所都会悬挂着倡导文明祭扫的宣传标语,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不文明的祭扫行为逐年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淡茶、薄酒、丝带、鲜花,同样可以寄托哀思。
绿色:164次“骨灰撒海”
在清明假期里,市民王女士遵照父亲的生前嘱托,把寄放在第一殡仪馆里面的父亲骨灰取出,乘坐由民政部门组织的游船出海,将父亲的骨灰和鲜花缓缓撒入大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骨灰撒海”活动从1990年起已经组织了164次,共撒放骨灰近万具,参与亲属达2万余人次;自1991年开始骨灰植树葬以来,已为4万余具骨灰进行了植树葬。
网络:网上纪念馆近5000个
网络祭奠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为已故者设立纪念馆,还可以为逝者献花、点歌、留言……这种便捷又新颖的祭奠方式随着“津祭网”的开通,为市民文明祭扫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据了解,自2010年8月本市开通“津祭网”至今,已经建立网上纪念馆4900个,点击率已经超过40万人次。(记者韩雯 苏晓梅)
铁路旅客达58万人次
昨天,记者从本市铁路部门了解到,清明小长假也就是4月2日至4日三天,天津站上下车旅客近52万人次,天津西站上下车旅客近6万人次。此外,京津城际列车也十分火爆,高峰时期每日最高开行95对。(记者万红 通讯员金华 强朝)
扫墓专线运送市民10万人
记者昨日从市公交集团获悉,清明三天假期,约有10万名乘客分别搭乘40余条公交扫墓专线去往各大公墓。连日来,各地旅客,在天津站、西站或各大长途客运站抵津后,转乘公交车去往本市各大公墓祭扫。(记者苏晓梅 通讯员陈涛)
长途客车迎送30.4万人次
记者昨日从市交通集团获悉,据不完全统计,2日至4日,长途客运比平时增长四成客流,交通集团各客运站共安全及时发送旅客19.8万人次,迎来旅客10.6万人次。(记者 苏晓梅 通讯员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