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120214/201202141226161.jpg)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工信部日前印发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将“优化产业布局”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要“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在包括天津在内的“资源供给有保障、物流成本较低、下游市场发达、环境容量大”的沿海地区布局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的出台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南港工业区将是重要利好。
利好南港发展
在此次印发的《规划》中,天津与广东、浙江、江苏、海南等资源供给有保障、物流成本较低、下游市场发达、环境容量大的沿海地区,被列入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名单”。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指出,《规划》提出“在天津等沿海地区布局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意味着天津地区石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支持,预计未来受这些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社会资源向天津地区聚集的趋势将会增强,这对于天津南港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十分有利。
正在加快建设中的南港工业区,定位于世界级重化产业与港口综合功能区。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何树山介绍,南港累计签约落地项目已达29个,投资总额达720亿元。据了解,到“十二五”末,南港有望实现产值1500亿元,初步形成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
“新区目前拥有3500万吨的石油产量,有2000万吨的炼油规模,有120万吨的乙烯生产规模,从事石油石化的有几十万人,我们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同时,天津港是世界第五大港,在港口的运行管理方面我们已经有60年的经验。相比于环渤海区域其他石化产业园区,南港在软硬件方面都具有充足优势。”天津市南港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明表示。
“预计未来随着该《规划》的发布,我国石化产业向一些功能完善、项目承载能力强的园区和基地集中的速度将会加快。其中,环渤海地区的石化产业将会向南港工业区等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园区集中。”李加楠认为。
园区化潮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曾在去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合作会议上表示,建设与发展化工园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了解,国内目前已建成的化工园区达60多家,形成了以上海、南京、宁波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化工园区,以南通、泰兴、常熟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园区。
而此次印发的《规划》明确提出了,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设置在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内,并严格准入条件;对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制定“关、停、并、转(迁)”计划。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园区化发展步伐无疑将进一步提速。
一位参与了滨海新区多个化工园区开发的人士介绍,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可以使入区项目产生集聚效应。一方面,相对于分散布局,园区模式将减少配套设施方面的重复投入,项目间可以共用资源;另一方面,较近的距离,将使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项目间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也利于项目间在更多方面展开合作。同时,园区化的发展模式,也有助于对石油和化学工业项目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强管理。
园区化发展模式的正向效应,正推动国内诸多石油与化学工业园区实现迅猛发展。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该园区经过10年发展,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168.9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5.3亿元人民币。同时,整个园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化工生产链,产品关联度达80%以上。(记者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