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1日,用人单位在天津市外来务工就业服务中心外打出“招干活的”广告牌。(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新华网天津频道2月1日电(记者徐岳、李靖) 春节假期刚过,天津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中心迎来了新年首场招聘会。近两千个就业岗位涵盖了科技、制造、服务等多个领域。招聘会现场,来自河北的小伙子郑杰告诉记者:“用工企业多了不少,找个工作不难了,难的是找到一份好工作。”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像郑杰一样,将“找工作”变成“选工作”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更希望用自己的技术,获取更好的工作与待遇。招聘会现场,来自河南郑州的青年刘辉说:“自己长期在服装行业工作,为了不让技能浪费,这次到天津也想找个服装企业,月收入不要低于2500元。”
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陶树忠说,近年来随着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操作、机械制造等技术性工作,以及金融外贸、餐饮酒店等服务性工作的人力资源需求越来越大,这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但企业招工、用工的难度也同时增加了。”
求职者对工资待遇有要求,招聘者也希望求职者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绿圣洁环卫设备公司的副总经理何明告诉记者,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为公司带来了市场空间。“我们希望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工作者,待遇当然也会与生产效率直接挂钩。”
记者发现,求职者机会多了,企业想找到合适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我们最缺乏的人才就是技术蓝领。”天津茂源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专业技术的人做不了,数控专业的大学生又怕辛苦。”即便这家企业提供3000元以上的基本工资,但工程师的职位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才。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周经理说:“春节过后就急着招聘,是为了物色合适的业务开发人员。而选择到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招聘,则是希望求职者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交际能力。”
金融改革创新让天津的金融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也让中信天津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有了用工缺口。该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服务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但具体的基层工作还是比较辛苦,薪资水平也和很多年轻人的心理预期有差距。来咨询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意向的求职者比较少。
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王健友对记者分析说,市场中一直有所谓的就业难、招工难,其实质是双方的需求不对称。“企业觉得求职者的能力不够,甚至包括很多大学毕业生,也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验。而求职者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觉得工作岗位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
捷思特汽车养护有限公司的庞经理直言,很多求职者的想法并不切合实际。“汽车行业的市场潜力很大,如果认真学习,几年之内就可以掌握较为全面的技术,求职机会和待遇水平就会大幅提高。但现在一些年轻人没有相关技术,却对待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让我们很难接受。”
王健友副教授说,一方面,求职者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应避免“眼高手低”,用实际能力打动企业。即便从基层做起,也有力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手;另一方面,企业也应适度关注求职者的心理,力争放眼长远,培养长期的专业人才。(完)

1月31日,一名招聘者坐在车内等待应聘者。
新华网天津频道2月1日电(记者岳月伟) 1月31日,天津市外来务工就业服务中心举行春节后首场外来务工人员招聘会,解决急于在春节后开工的用人单位岗多人少的问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没有返城,前来招聘的单位存在很大的用工缺口。

1月31日,一名应聘者与招聘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