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着力构筑档案资源、科技、人才高地,以档案馆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带动,促进天津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形成规模,方便人们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基本建成,档案存储数字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利用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基本实现。
区县档案馆不低于6600m2
市档案馆增建1500平方米服务设施,新建滨海新区、宝坻区等国家综合档案馆,到“十二五”末,区县档案馆新建和改扩建面积不低于6600平方米。积极开展国家级档案馆争创活动,区县档案馆全部通过国家级测评,其中30%的区县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水平。
完成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
加大档案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系统、档案信息预警恢复备份系统。异地档案备份是规避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对馆藏档案数据的破坏,确保城市重要档案安全的重要手段。落实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工作,2012年完成市和区县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工作。
抢救修复破损档案50万页
加大对老字号企业、特色企业、经济遗产、杰出人才等档案以及记录普通百姓重要信息档案的收集力度,继续做好重大活动档案、境外散存档案、音视频档案、口述档案的征集工作。做好档案抢救修复和数字化档案鉴定工作。“十二五”时期,市档案馆完成抢救修复破损档案50万页,音像档案3500盘,基本完成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任务。
数字化档案将达4000万页
出台天津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完成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推进具有移交接收、有效管理、长期存储、共享利用、开放鉴定等功能的系统和档案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市档案馆完成2000万页,区县档案馆完成2000万页,50%以上区县档案馆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今后市民在网上可查阅更多的档案。
80%镇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到“十二五”末,全市所有镇、村实现各种形式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中,80%的镇、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方便农民、使其足不出村就能查阅档案信息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记者 郑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