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111222/20111222132507101.jpg)
![](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111222/20111222132541927.jpg)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也是天津滨海新区落实综改新三年计划的启动年。“十大战役”深入推进,继续创造着滨海新区的新优势;“十大改革”全面推开,为“攻坚战”提供活力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以攻坚战为纲,“十大战役”为目的区域开发建设,给新区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最佳机遇,提供了最好舞台。
新区国有企业不负众望,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和区域开发开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支柱作用。新区民营企业围绕区域开发建设、支柱产业配套、科技创新服务三条主要路径积极跟进,竞相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繁荣发挥着有效的支撑作用。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战略,承担着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任。加快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既要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市场主体,参与国际竞争,又要培育市场经济的活力因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滨海新区把加快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十大改革”,力求通过改革,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群,率先形成国有企业顶天立地、民营企业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发展格局。
加快改革 创造国企发展新优势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国有企业始终是区域开发建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十大战役”的各个战区,都是国有企业站在攻坚的正面战场,承担着攻坚克难的重任,创造着区域开发建设的“滨海速度”。他们在“十大战役”中壮大成长,成为实力雄厚的滨海力量。
借开发开放之势 新区国企发展迅速
新区的国有企业按照主营业务大体分为四类:区域开发类、公益事业类、资本经营类和产业类企业。
区域开发类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市化、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保障作用;
公益事业类企业,始终坚持以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主,正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资本经营类企业,正努力发挥资本经营、股权运作和创新金融产品的杠杆作用;
产业类企业,正着力壮大主业,增强研发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市场竞争中确立和保持领先地位。
在区域开发中做大
伴随着区域开发开放的步伐加快,建设力度的加大,滨海新区国有企业也实现了自身的壮大。
泰达控股是天津开发区的建设主力军。从1984年靠3亿多元贷款起步,如今泰达控股已发展成为拥有1600亿元资产的国企“航母”,成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塘沽国投在实现多元化发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授权管理和参与投资的60余家企业,涉及房地产开发、商贸、物流、旅游、酒店等众多行业。
现在,泰达控股、塘沽国投等企业的故事,正在转换为滨海故事。故事的模式没有太多区别,国有企业依然在区域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依然在与区域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的迅速增长。
滨海故事的载体是“十大战役”。滨海建投、泰达控股、天保控股、海泰控股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积极投身“十大战役”,为各大战场聚集人气,吸附项目,成为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在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这些国有企业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柱、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这些国有企业自身也积累了雄厚的实力,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十大战役”的每个“战场”,把盐碱荒滩变为黄金宝地,巨变的背后都能找到新区国有企业披荆斩棘的身影。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蓝白领公寓等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新区国有企业在“十大战役”的“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三位一体开发建设模式中,不仅作为建设方打通了融资渠道,加快了建设进度,而且还以其面向市场的灵活性提前介入到招商环节,保证了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滨海新区国有企业在“十大战役”中充当主力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以滨海建投为例,截至2010年底,该集团在“十大战役”中总投资额达到1280亿元,承建了包括道路交通、区域开发、环保产业、轨道交通项目共计68项。当年公司总资产实现同比增长60%,净资产同比增长108%,达到555亿元。
滨海建投是新区国有企业近年来加速发展的缩影。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新区国企资产总额6100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36.4%;利润总额16亿元;资产负债率60.9%,比2010年同期降低2.8个百分点。一组数字勾勒出新区国企加速发展的上升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