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9月28日,中国共产党湘潭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闭幕。“大开放、大转型、大跨越”、“城乡统筹”和“幸福湘潭”,成为未来五年引领全市发展的关键词。
走出会场,湘潭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肖克和、管委会主任刘硕科带着会心的微笑:这是一股强劲的东风,我们只有乘势而为,在开放中求发展,在转型中促跨越,朝着“千亿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迈进,才能不负上级组织和全市人民的重托!
思路决定出路:招商选资→克制引资→产业转型
曾有一段时间,大家对高新区该干什么有过争论:槟榔、副食品加工是否应该留在高新区?可不可以引进饮料生产线?因为当时国内一家有名的纯净水生产厂家就主动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对于这些“短平快”项目,高新区的决策者们婉言相拒。面对自身有限的发展空间和投资者无法预见的产业“膨胀系数”,他们等不起、伤不起。
2010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调整湘潭高新区发展空间的决定》;2011年2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湘潭高新区行使有关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的意见》。湘潭高新区拓展了发展空间并获得54项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更为顺畅,园区投资环境更优化。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新人提出了“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这无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招商引资高潮。
尽管有“千亿”的目标鞭策,但招什么样的商,引什么样的资,却不完全是看对GDP的贡献度。他们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明确提出了“3+1”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在“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将重点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深加工”、“现代运输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为确保入园项目质量,高新区成立由大学教授、行业权威和管理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坚持执行专家评审制,对拟入园的项目进行逐一论证评审,严格控制容积率、投资强度、产业要求、环保标准等各项指标。
当招商选资成为常态,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之后,面对动辄上10亿元的投资项目,肖克和、刘硕科坚决说“不”。一家传统汽车生产企业要求入园,前提是高新区低价出让土地。刘硕科坦言,过去我们对这样的大项目求之不得,现在却不得不忍痛割爱,为什么?因为传统汽车制造与我们的产业发展思路冲突。在接受采访时,刘硕科说,如果是电动汽车生产项目,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招商选资上,“我们学会了克制”,一方面认定主导产业上做到少而精,另一方面要确保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尽管发展的步子可能会慢一些,但我们宁可追求效果更好一点”。
依托湘电风能,高新区构建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目前,风电新能源入园企业已达30多家。1-6月,园区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41.2亿元,其中湘电风能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56%。他们不仅主攻风电装备制造,还涉足风场开发、资本运作,引进了注册资金20亿的湘电新能源公司和总规模为50亿元的湘电国商基金管理公司。结合全省促进钢材深加工产业的相关政策,高新区在双马镇范围内规划了5000亩地,打造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依托华菱湘钢强大的板材生产能力,高新区主动策划、积极对接,3个月完成项目招商、3个月完成800多亩的征拆腾地,促成了胜利钢管项目落户。9月23日,这个总投资18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52亿元的胜利高等级油气管道项目开工了,当天,还有32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高新区,总投资额347亿元。这些项目中有25个是新能源、钢材深加工、物流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配套服务项目7个,符合园区“3+1”主导产业、“两型”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
定位提升地位:裂变→聚变→链群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高新区的一些企业与湘潭原有的大型厂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胜利钢管、华菱线缆是湘钢的产业链,湘电风能、海诺电梯是湘机的产品转型,LNG项目和三元净化器项目打着江南工业集团的“烙印”……对此有人非议,高新区请进来的都是自己人。
这正是高新人的高明之处。湘潭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学物理专业出身的刘硕科出口不忘老本行:我们要通过裂变、聚变和链群发展的方式,让优势转变成胜势。
早在2005年,高新区的决策者们就审时度势,将目光投向新能源装备,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湘潭电机的风电项目率先裂变到园区,高新区因势利导,毅然决然把打造以“湘电”为旗舰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到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寸土寸金的园区内圈出4436亩土地,树起了“新能源产业园”的大旗;终于,《财富》500强企业美国铁姆肯和美国桑尼坚投资公司、荷兰优力创、江南新能源、江麓变桨偏航等配套企业和项目接踵而至,风电产业链得到快速延伸。
产业洼地迅速成型、聚变效应顿时凸显。2009年,园区16家骨干企业组成湘潭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4家风电配套企业齐聚高新区,合作组建湘电配套商联盟,使风电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00%。2010年,新引进的5MW海上风机、偏航变桨系统、风电塔筒、电工风电电线电缆、风电电控部件和控制系统以及小风电等10余个风电装备项目,以及热电联供、模具制造等一批重大新能源装备项目纷纷落户湘潭高新区。目前,湘潭高新区已形成以湘电风能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总装、特大轴承、电控、变桨系统、偏航系统、风缆、减震器、骨架、刹车系统、电池、升降机等为主体的产业链。
当前,以湘电风能为龙头的产业链正在延伸、做大。主产风电控制系统、省内风电产业首家中荷合作企业湘潭世优电气入驻,生产3万吨电磁线的霞城电工项目签约入园,生产风电电磁线及电缆、总投资达5亿元的湖南新新线缆公司、投资达5000万美元的铁姆肯轴承二期、投资达5000万元的中检风力电机电器正在建设、总投资9亿元的风能产业物流园项目正在重点洽谈之中,区内新能源产业企业已达32家。2010年,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园在全国排第16位,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1年度复核结果”,湘潭国家风力发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顺利通过复核,保持国家级基地资格。湘潭高新区,“大风起兮”。
理念成就理想:工业园→科技园→低碳园
说到“幸福湘潭”,肖克和笑了,园区正在推进的低碳园区建设,就是为了更“绿色”、更宜居。
高新区的低碳园区建设,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建设园区,最早的目标是工业园区,到后一阶段转变为科技园区,到现在不论是说“两型”、“和谐”还是“转型”,都是实质意义上的低碳园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可以说,高新区以与时俱进的方式,实现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发展衍变为现代经济的发展。
目前,园区积极利用政策杠杆来引导发展新兴低碳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如他们正在论证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这个新业态,将先在火炬创新园的至少两栋房子试点,利用地缘热泵来供给能量。
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园区土地的承载能力。在园区的功能布局、建筑物的相互支撑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创业大厦的公寓,多层厂房、办公楼宇、集成工业地产等充分节约土地,园区内的企业不走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将发展精力用在产业的壮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上。
刘硕科说,湘潭高新区应当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未来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围绕我们产业的比较优势,构建三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围绕新能源装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
二是构建新的合作机制。通过积极的空间扩展,把产业发展平台做得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风能项目技术创新研发上,充分运用好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的政策,争取在完善产业配套的同时,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和储备,这就是国家风能实验室,是国家在特定时期给我们的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和平台,有很好的政策支持,我们不仅要在研发上出成果,还要储备下一步的产业成果。
第三,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享受具有竞争力、可行性和配套性的政策,即政策套餐。要把国家高新区自己的一些产业政策,真正用到园区产业建设、规划建设中去。
经济形势诡谲难测,湘潭国家高新区不断闪转腾挪,变化着自己前进的姿态。它可以是调整、放弃,也可能是独辟蹊径,但都无法阻挡它产业兴园的步伐。 杨勋 王小娟 符镜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