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水利兴,天下平。水害除,百姓安。
10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水的问题不仅关系人们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着生活质量。解决好水的问题,是事关全省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会议强调,惠民生要大办民生水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吃水用水和防范水灾方面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为百姓送上“及时雨”,加上防灾减灾“安全阀”。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看,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吃上水、吃上干净卫生的水。
“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农村尤其是山丘和滨海地区,历史上就存在着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张朝阳表示。
目前,全省还有2182万农村居民存在着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有的喝的是苦咸水、高氟水,有的喝的是坑塘水、渠沟水,有的甚至喝不上水。
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民生领域的重点任务,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
同时,我省的防洪减灾体系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小型水库病险问题突出,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蓄滞洪区设施不健全,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例如,我省现有的1031座小型水库,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修建的,工程标准低、运行时间长、安全隐患大。
这些都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兴水治水关乎民生、关乎民心。
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切实解决1960万农村人口和36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要按照城乡一体、联村供水、良性运行的要求,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实施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要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力争到2015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还将全部完成581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2012年前完成64条河流87个治理项目,2015年前完成154个治理项目。同步推进永定河、滹沱河、滦河等7条骨干河道的综合整治,加强唐河、青龙河、洋河等10条重要支流的治理,全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对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66个县(市、区),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以监测预警系统、预案编制、群测群防为重点,尽快建立非工程措施体系。“这些都是群众直接受益的惠民富民工程,作为水利部门的硬任务,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地如期完成。”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