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谋划公厕数量与布局的供给,并付诸实施,是城市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面临很多困难。今年天津市创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建造公共厕所的纪录,全市新建改造111座公厕。在今年的市容综合整治中,市内六区计划新建改造的44座公厕,已建成14座。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海河沿岸地区新建了9座公厕。昨天(8月16日),天津市召开“海河沿岸样板公厕观摩会”,记者现场观摩了“津城最美”公厕“样板间”。发现津城的公厕不仅美观,而且高标准设计,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调查 海河沿岸公厕严重缺少
天津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在对天津城市公厕进行调查后提出,公厕建设存在的困难包括:影响城市景观,规划选址难;建设选址条件差,功能配套难;坐落地点隐蔽,群众找厕难;管理经费不足,养护难等。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着“如厕难”的问题,就以海河沿岸为例:从永乐桥到海津桥,全长约为14公里,穿越了市内六个中心区的主要繁华地区。然而,海河沿岸的公共厕所不仅数量少、间距大,而且坐落位置不合理,尤其是火车站、大型广场、桥梁、游船码头等繁华地区的公共厕所设施严重缺少,已经影响到人们观光活动、逗留。不少群众反映在河西区洞庭路至古海道之间的海河岸边遛弯,总有呛人的骚臭味。南开区界内的海河沿岸也是臭气熏天!
建议 重点地区再建5座公厕
天津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在进行调查后,提出在海河沿岸的一些重点地区,还应该建设一些公共厕所。
天津站广场,邮电枢纽楼一侧(河北区) 建议建设一座规模不小于120平方米的公厕。
天津站世纪钟广场附近的海河岸边(河北区) 建议在这里建设一座不小于120平方米的公厕。
张自忠路(海河西路)玉皇阁公园处(南开区) 建议配建一座不小于120平方米的公厕,可以解决解放公园、玉皇阁公园、旅游停车场、大型观景平台、游船码头的游客如厕问题。
张自忠路(海河西路)和平节点公园处(和平区) 建议在距离北安桥50米处,建设一座不小于70平方米的公厕。
海河东路,海河文化广场处(河北区)建议建设一座不小于6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
以上提到的这5座新建公厕,如果建成就能形成一个前后300米左右的公厕服务范围,可以基本上满足配套需求。
景观化:不再用鼻子找公厕
一直以来,公共厕所都是又脏又臭的代名词,导致公厕选址难。为此,天津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总指挥部提出,天津市今年新建改造的公共厕所,在外形设计上要突出本地特色。以现代欧式为主,结合周边建筑形式,或平顶,或坡顶,或哥特式,在颜色上相协调,与周围环境配合,白墙灰裙、或是比较鲜艳的朱红色。再也不让市民或游客用鼻子闻着臭味儿去寻找。
记者现场发现,不论是海河边和平区新建的兴安路公厕、北安桥公厕,还是河西区新建的徐州道公厕等,不仅外美而且“内香”,因为,新公厕是按照最先进的“下排风”理念,安装了强排风除臭装置。与此同时,每个公厕都增配了喷香剂、液体芳香剂等。
标准化:“集装箱”公厕能用50年
天津市市容园林委规划处负责人邵泽泉介绍,9座类似“集装箱”式建造的公共厕所,已经在海河边亮相,其中和平区界内3座、河西区界内3座都已于近日开放使用,另有正在进行施工收尾的3座位于和平区域,不久也将投入使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造的类似“集装箱”式的箱体组合装配式公厕,获得高度评价。如今,在天津市海河边新建的一座座永久性固定式的公共厕所,也采用了工厂化集约生产,运到天津市组合安装成的。昨天(8月16日),公厕制造方上海美申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涤平告诉记者,和传统砖瓦公厕相比,一旦发生规划拆迁的情况,可拆装移到别处重复使用。
据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蔡毓源会长介绍,海河沿岸钢结构单元式样板公厕寿命能达到50年,并且能够抗拒12级以上的台风和7.5级以上的地震。
人性化:调整“男女比例” 增加女性蹲位
公厕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第一体现是从调整和优化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开始。以前,男女厕位数量都基本相同。这种数量上的“男女平等”,却因为男女如厕方式不同,反而造成新的“不平等”。津城新厕所就先从蹲位的数量上体现人性化。在兴安路上的“样板间”记者就发现:这里设有男厕蹲位4个,单独小便间1个,男用小便池的高低位置也不完全相同,让不同的人可以“方便选择”;女厕蹲位则有8个;单独洗手间2个,洗手池台上还放有装饰品;同时还为残疾人专门建设1个标准的残障间。
记者在海河沿岸样板公厕内部还发现一些人性化的理念:比如厕所都有“前后门”。每个蹲位的门,只要没有人在里面锁上,那么它就是敞开的。而且门的上方安了电子显示屏,在门打开时显示“无人”。
天津市市容园林委环卫处负责人张力介绍,公厕利用空气可压缩的原理将自来水改变流速流量并混入空气达到增压的效果,通过感应开关完成冲洗。传统的公厕一次如厕后冲水量约为4-5升,而现在这种水冲带气冲用水量约为1-2升,节水50%左右,环保又节能。总之,现在,对于公共厕所的建设宗旨就是在突出人性化的同时,坚持10字方针:卫生、方便、节能、节水、无味。( 记者 李海燕 任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