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高新区景雨中即景。(中国网·滨海高新 新闻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传统与新兴并重”——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述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深刻含义的天津工业发展现状。作为长期主管天津市工业发展的城市领导者,王治平深知自主创新在“传统与新兴”领域的重要性。“构建自主创新型高地”,这是天津决策者对于天津的定位。
在王治平所述的众多典型企业中,以“小电池驱动大巴士”的力神电池和“在轮胎上赛跑的大象”的赛象科技让记者印象深刻,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发现,前者作为天津新能源产业的典型代表,是一家将所产电池用至小到手机、大到电动汽车的科技企业;后者可谓天津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典型代表,是一家制造“生产轮胎”设备的科技企业。
而这两家位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也为记者打开了一扇走进津门“构建自主创新高地”的大门。
受重视终成气候
“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达20%、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万家”,这样一个宏大目标在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围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三个“十二五”期间天津的“任务目标”,天津将新时期的“发展大计”寄望于“自主创新”之上。
正如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所说,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决定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
于是“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牢牢把握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在成为张高丽书记对天津发展寄望的同时,更成为了天津上下追求发展要务的关键。
2009年,当前身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97.96平方公里土地被重新赋予“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高新区”)的新名称之后,现已率先形成绿色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五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而“构建自主创新型高地并驱动天津成为自主创新城市引擎”的重任也被予以明确。
肩负新使命的高新区,当前核心区域华苑科技园、滨海科技园位于天津市西南和东部,号称天津经济发展的“双子星座”。
有基础目标远大
据天津市科委提供给本报的相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天津将进一步加快提高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自给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14个重点产业领域,在推动的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超亿元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5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成为我国自主创新高地和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
用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夏新的话说,如今的滨海高新区,已然是天津的自主创新型高地,未来也将把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自身发展的远大目标,进而抢占发展“制高点”。
在仔细分析滨海高新区在全市的定位时,夏新对本报记者介绍了高新区被赋予“独一无二”的使命,即打造承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聚集区。
据介绍,随着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形成,高新区已然初步形成了参与产业高端分工、创新浪潮持续涌现、骨干企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链条不断延伸的产业创新集群。
“毫无疑问,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建设高水平自主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基础和条件。”夏新介绍,在高新区现有4000多家企业中,已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有400家;从产业层面看,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占到全市的60%,软件占到70%,值得一提的是,软件自主知识产权占比已近80%。
“‘自主创新高地’不仅是高新区的唯一使命,也是整个天津市未来的重要使命。”夏新表示,未来的天津在构建自主创新高地的同时,还将成为高端产业高地和生态宜居高地,滨海高新区发挥的作用,则是巨大的引擎带动效应。
滨海高新区:发力世界级新能源基地
最近一段时间,天津滨海高新区频传喜讯。伴随德意志银行中国清洁能源基金项目落户,英利总投资超100亿元光伏项目开工奠基,以及“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滨海高新区新能源领域众多好消息纷至沓来。
而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神)亦获悉,装备该公司动力电池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下线。
如今,在电动车电池领域,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很少,而力神则是全球极少数掌握该项领先技术的厂家之一。该公司以全球5%的市场份额和431项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并且开始大举进军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领域。
在滨海高新区,类似力神这样的新能源企业还有不少。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夏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滨海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优秀企业异军突起,创新能力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走在前列。
夏新告诉记者,在滨海高新区,除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行业呈加快发展趋势外,风电、储能、光伏领域优势更加明显,新能源产业比重占全市60%,滨海高新区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公司的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三期厂房扩建奠基仪式在滨海高新区举行。该项目明年6月竣工后,将主要用于生产大功率风力发电机,以及为地铁和高铁列车提供大型电机和光能装置等产品。至此,世界排名前5名的风电巨头已有3家落户于此,滨海高新区已成为我国北方乃至全国风电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据了解,英利在天津投资建设的项目包括年产1GW的光伏完整产业链项目和年产3GW的光伏组件封装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并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在此之前,友达光电在滨海高新区投资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也已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达产。另外中国风电集团与湘电集团合作,投资10亿元也在滨海高新区建设2MW风电整机生产厂,预计将实现产值20亿元。
近年来,大量优质新能源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天津聚集,如维斯塔斯、比克、歌美飒、苏司兰、汉森、中环半导体、津能、力神、蓝天、三洋、巴莫、赛法晶片、十八所、明阳、三安光电(600703)、阿尔斯通、雷可德以及京瓷半导体等等,可谓群星汇聚。在天津新能源产业大舞台上,滨海高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滨海高新区拥有风电整机、关键部件和配套企业30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难能可贵的是,当地风电行业中大约70%的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如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维斯塔斯拥有世界领先的风机研发、制造、销售、维护技术。西班牙歌美飒公司和印度苏司兰能源公司等也是属于世界一流风电企业。此外还涌现出鑫茂鑫风等以风机叶片为重点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如明阳等以电机、电器控制为核心技术的本土自主生产和研发企业。全球最大的风电变速箱制造企业汉森传动在风电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按照相关规划,到2015年,滨海新区将聚集约40家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厂商,仅风电产业就可实现产值300亿至45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5%至30%;而整个天津市预计到2012年,绿色能源产值将达1600亿元,2015年将达到3400亿元,滨海高新区将成为该产业在全市的承载地和自主创新的核心区,由此带动天津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天津是传统工业城市,在新一轮竞争中,如何抓住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契机。”夏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天津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根据滨海高新区“五年赶超”战略路线图,将力争到2015年进入全国高新区前五名。
夏新告诉记者,滨海高新区作为国家批准的创新型试点园区,按创新型园区建设,“十二五”战略思路是集群化、国际化和低碳化,着力推动民族高新技术走向世界,让企业真正走出国门,走低碳化、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路子,要实现这一目标,突破口是科技和金融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不与资本对接很难做大做强。”夏新说。据记者了解,如今滨海高新区正在建设的滨海科技园规划有6.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滨海高新区每年投入2亿元,专门用于支持新能源企业上市并购、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和发展配套企业。在夏新看来,新能源产业中很多是调整能源结构的产品和技术,有重大科技成果做支撑,未来必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
(作者 周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