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每平方米超过4万的公园1872和西山壹号,认购率达到7成以上,每平方米价格在万元左右、位于房山的乐汇家园、长阳国际则“出一套买一套”,认购率达100%。相对于“奢华”与“草根”之间,原本备受热捧的大兴、通州等新城商品房成交量明显回落,通州的清水湾家园等,签约率不超过10%。业内人士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周边项目没有及时跟进,靠一两个项目降价“单打独斗”,才导致“两端热、中间冷”的态势。
新城住房成交下降2成
昨天,北京市房地产协会发布了7月份北京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其中,中心城区成交量上升,发展新区回落明显。城六区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分别成交2041套、4986套,环比增加16.7%和14.1%;而通州、大兴等发展新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2447套,环比减少21%。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投机投资性需求受到抑制后,自住需求向两端流动。“很多想买房但又没有太多钱的人,索性转向远郊区县;而新区成交主力大兴、通州,个别项目以‘特价房’形式下调在售价格,虽然促进了这个项目的成交,但由于周边项目没有及时跟进,所以交易量明显下滑。”中心城区住房资源稀缺,又具有很强的保值功能,在总体成交回落的情况下,更受青睐。
中心城房价拉高均价
记者看到,1至7月新建普通住房的价格为13623元/平方米,而7月份以来,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2269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9.8%。据分析,这主要是受中心城区成交比重上升的影响。其实,从7月份170个有销售记录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来看,“涨声”响起的只有2个项目,还都是属于热销项目的尾盘。其余的7个项目价格环比下降,161个持平,合计占98.8%。
在区位上,中心城区房价基本稳定,发展新区出现松动。二手房价格中心城区均价环比持平,发展新区下降,其中大兴、顺义降幅在5%左右。从户型上来说,大户型成为降价的主力军。
商品房有望“降价换量”
7月份,本市首次购房比重占到88%,比去年4月份高出13个百分点,自住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北京房地产调控政策综合效应持续显现,住房市场开始进入“由量变到价变”的关键期,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未来几个月有望形成“降价换量”的整体格局。(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