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50天铺好4条毛坯路,103天建成贵阳高新区规划展览室,全年有11个项目列入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有7个项目开工,其中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片LED蓝宝石衬底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忙碌了一天的宗文谈起贵阳高新区各项工作的进展,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1992年,贵阳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贵州省首家也是惟一一家国家高新区。2008年,为适应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贵阳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作出重大决策,向北拓展贵阳高新区发展空间,规划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作为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聚集地,总体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
“北拓”的战略决策使贵阳高新区和原本游离于高新技术产业圈外的贵阳市白云区结成“对子”,一种“上合下分”的建设机制迅速构建:两区拥有同一个最高决策班底,白云区将主要精力放在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的社会治安、征地拆迁、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贵阳高新区则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全力冲刺,在加快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的大构架下形成“尖刀团+大后方”协同作战的格局。
“我们定的规矩是‘上工序不能影响下工序’,规划建设审批要确保征地拆迁范围、征地拆迁工作要确保开工条件、开工项目要对应建设进度时间表。”宗文表示,一切工作都采用倒逼机制,谁滞后谁负责。在这种要求下,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八通一平”工程建设全面超过进度要求。
宗文表示,“上合下分”的机制不仅使双方在园区基础建设上配合默契,而且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思想认识上逐步趋同,形成了“成果共享、资源共用、规划共通、环境共创”的“四共理念”。
白云区除了全力支持贵阳高新区建设外,还构建了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产业园区。两区将各自招来的项目按照产业特点一起进行布局。2010年12月31日两区19个重点项目同时开工,其中贵阳高新兰亭高科有限公司年产29万吨改性、乳化、再生沥青系列产品项目研制的新材料人造沥青填补了国际空白,而该项目就是经贵阳高新区招商引资落户白云区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011年1-6月,贵阳高新区招商引资境内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1.4亿元,同比增长78.1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完成财政总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100.1%;地方财政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154.9%,创下建区19年来最快增幅;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37亿元,是该省下达的年投资计划16.01亿元目标任务的108.5%。(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