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太原高新区也迎来了建区20周年。近日,由太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举办的大型歌咏比赛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10年太原高新区科工贸总收入已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正向创新型园区迈进。
以“裂变”方式快速发展
1991年太原高新区成立之时,园区科工贸总收入仅为0.71亿元、工业总产值0.61亿元、利税0.1亿元、出口创汇0.9万美元。经过初创时期的艰苦创业和“二次创业”,太原高新区以“裂变”的方式快速发展,到2010年园区科工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据统计,2010年,太原高新区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060亿元,同比增长15.2%;工业总产值940亿元,同比增长16%;地区生产总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1.8%;利税90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总收入(区级)8.38亿元,同比增长15%。数据表明,太原高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太原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太钢不锈钢科技、山西航天、中绿环保、合创电力、精华科工贸为代表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太原高新区已集中了山西省6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拥有发明专利300余项,30家企业的产品荣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太原高新区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是分不开的。为建设创新型园区,全面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早在2005年太原高新区就出台了《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自主创新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太原高新区管委会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总额度不低于1000万元的自主创新资金,专项用于资助自主创新的重点项目,奖励在自主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创新人才团队以及为自主创新提供服务的团体和个人。这一政策的出台成为提升太原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助推器。
太原高新区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2003年4月,太原高新区投资建设了多功能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的政务体系开始高效运转,企业入驻园区所需的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环保、房产、建设、质监、卫生、人事等项目审批手续均可在服务大厅内“一站式”办理完毕。
在突出抓好政务创新的同时,太原高新区大力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都已在园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国税、地税、工商、土地、质监、规划等部门也在园区设有分局,海关整体入驻园区,公安分局挂牌成立。此外,还设立人才市场、劳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担保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享受到金融、保险、人事代理、法律等多项优质服务。
五大目标构筑新优势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太原高新区积极把握和利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围绕建设创新型园区的中心任务,加快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构筑园区创新发展的新支撑和新优势。为此,太原高新区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
一是依托山西省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产业和科研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以煤层气、煤基合成油、甲醇汽油、煤焦油、洁净型煤、活性炭、碳纤维等为主体的煤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全力打造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煤化工技术研发基地,使其成为推动山西省建设低碳绿色新型能源基地、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以国家级软件园和软件产业联盟为载体,以工业控制软件、煤化工软件、嵌入式软件、管理软件、动漫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等为发展重点,积极整合园区软件开发资源,培育壮大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引领山西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急先锋”。
三是积极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联盟为平台,以动漫、网络游戏、高科技影视后期研发设计制作和产品工业造型设计为发展内容,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打造中西部“创意之都”,使其成为带动山西省新兴产业崛起、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是充分依托山西省新型材料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太原高新区以优质钢铁为基础,精密不锈钢、系列钕铁硼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优势,瞄准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品牌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使其成为完善山西省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优势支柱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深度的策源地。
五是牢牢把握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风起云涌的大趋势,紧密结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以低碳、绿色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多晶硅太阳能、燃煤烟气净化、污水净化回收、消烟除尘、环境监测测试、绿色包装等为重点,打造有特色的新能源与环保节能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山西省改善生态环境承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低碳能源体系建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袁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