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随着“七一”的到来,滨海到处都开始充满红色的印记,红歌会、红色电影、红色专题片,红色的话题一下子比7月的天气还要火热。红色并不单单属于50后这群第一代的红色继承者,忙碌的80后和赶潮流的90后,都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自己时代的红色故事。
80后的小瑞在开发区一家外企工作,接触的都是“ABC”,在家里看电视唯一能和父母看到一块的就是黑白老影片。《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闪闪红星》这些老片都是小瑞的最爱,尽管已经看了无数遍,对里面的台词都滚瓜烂熟。小瑞说,上小学的时候才第一次从电影院里看到这些老片子,回家还兴奋地讲给爸妈听,尤其是日本鬼子上当受骗被消灭的时候,电影院里还会响起叫好声和鼓掌声。当时激动的表情现在看来又单纯又老土,但即便是现在观看,小瑞还是会忍不住地跟着电影情节转换着喜怒哀乐。说到红色故事,小瑞立即答道:雷锋、赖宁。这两人在当时只有10岁的小瑞心里“几乎就等同一个人”,还分别买了《雷锋日记》、《赖宁日记》。这两个英雄人物是那时每个班会上都会学习的,小瑞在作文中还无数次引用了他们的事例,时隔近20年,小瑞还是能够将他们的主要故事讲述一遍,此外,还有马克思、毛泽东、白求恩等伟大人物的事迹,甚至中学时代看的《焦裕禄》、《孔繁森》等影片,自己都记得其中不少故事情节。这时她自己才发现:“我以为已经被欧美文化包围了,没想到骨子里还是挺红的。”
受小时候学校、父母红色教育的潜移默化,80后们都会说出一段自己记忆中的红色故事,并被影响着。印象中,不羁的90后的身上似乎闪耀着各种耀眼的颜色,唯独红色不够多。但事实上,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红色。泰达枫叶国际学校中,每年都会有一次全校瞩目的大选“周恩来班”选举。学校蒲老师说,周恩来是世界公认的伟人,他留学日本、欧洲,将毕生精力都无私奉献给祖国。他们学校的学生今后也都是要出国求学的,因此把周恩来作为了所有学生的偶像,学生们以能进“周恩来班”作为最高荣誉。选举从高一年级中择优录取,入选的学生重新组成一个班级,不仅要有好的成绩,还要具有领袖才能和丰富的活动经历。每到选择的时候,也是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候,不论是社团活动、公益活动都活跃着一大群积极分子。就连一贯内向的单家暘也完成了180度的大转变,携着全A的成绩从被动参加活动到积极参与,甚至成了校园记者。在刚刚出炉的新一代“周恩来班”的名单中,单家暘已是榜上有名。入选“周恩来班”是一生的荣誉,他们要以“周恩来班”的标准和形象,最多地在校级大型活动中承担一定的服务和接待工作,代表全校学生出席涉外活动,同时更多地组织全校的公益活动。(王祖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