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刻纸的王佩华本报记者 刘冲 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按照现代的技术手段,复制《清明上河图》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如果把整幅作品用刻刀在一张薄薄的纸上雕刻出来,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大港有位退休老人,自学刻纸艺术,历时9个月的时间将整幅《清明上河图》用刻刀复制了下来。
记者在王佩华老人家里看到,这幅用红纸雕刻的《清明上河图》就贴在卧室的墙壁上,占满了两面墙壁。王佩华告诉记者,这幅作品长9.5米,宽40厘米,按照比例来算,大约是真迹的两倍大小。而整幅作品上的所有景物和人物,都是按照真迹按比例放大而成的,815人一个不缺。
王佩华从小对窗花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己拿纸剪窗花。但后来参加工作后,除了逢年过节剪几朵窗花以外,王佩华没有时间再剪纸了。退休以后,王佩华又把剪纸这个爱好拾了起来。而且他不局限于传统的剪窗花,开始自己到处找图样,自制刻刀,雕刻出各种复杂的图案。为此,村里的废纸回收厂成为了王佩华常去的地方。废纸回收厂的工人都认识他,遇到好看的图案就给他留着,王佩华的作品样式也逐渐多了起来,仅是图样,他就积攒了一百多种。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佩华在一本挂历上发现一张《清明上河图》,他如获至宝。可是苦于图样太小,王佩华拿着图样,跑到打字复印社,把这张图打印放大成了宽40厘米,长9.5米的大图样。自此,他兴致勃勃地开工雕刻。整幅作品,王佩华历时9个月完成。 (记者刘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