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60年,一甲子的奋斗,与共和国同龄的天津四中,从当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到如今的国家级示范校,实现了软硬件的全面腾飞,其“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有特色”的办学风格,在津城百姓中有口皆碑。
“有人说,四中太‘严’了!我理解,这是四中人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校长王洪花微笑着说,“四中的精神,是一种水的精神——充满灵性,能滋长万物;遇满则止,不贪多务得;看似柔弱,却能滴水穿石;纵使百折千回,一定能东流入海。”
王洪花非常欣赏这样一句治校格言:“热情源于感恩,品质源于苛求,成功源于合作!”在她看来,一所学校的品质,源于对每一个师生、每一个细节的精准要求;而学校中每一个人的成功,都建立在彼此间合作基础之上的!
“我们的团队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让王洪花引以为傲的是,学校连续两年成为教育界唯一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状的先进单位。她说,这便是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的秘诀,“四中摒弃各自为战、互相拆台的‘螃蟹文化’,倡导‘蚂蚁文化’——讲求团队作战、群体奋斗!”
关键词 学生德育
“当前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更多思考现实问题
王洪花:如果把学校教育比作金字塔,那么基础层是对学生的关爱,核心层是教学生做人,最外层才是讲授知识。“教人求真,求做真人”,我们把做人教育放在了对学生教育的首位。
在四中,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制定了《天津四中学子形象标准》《天津四中学生一日常规》《天津四中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等行为规范,同时签下诚信协议,以此进行自律。对于个别“行为规范问题生”,家长、学校、教师往往会感到困惑,我们从不放弃对这些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关爱和辅导,提出“降低起点学做人”的目标,从坐姿、站姿、服饰、发型等基础规范要求中,一点点改变他们的习惯和思想状态。可以说,对这些孩子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就像让一个孩子吃盐,每天吃一点,天天都要吃,让他自己去品味其中的味道,最终成为他的习惯,成为他的需要。
当前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而现实情况是,学生正生活在一个社会日益开放、信息渠道日益多样的环境中,他们的交往活动、接受的信息和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如果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受到的教育影响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德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我们联系本市各高校、场馆、街道等社会机构,为学生编织一张“道德生活实践网络”,将学生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
很多家长反馈说,“孩子的作业少了,但成绩提高了。以前是逼着孩子写作业,现在是孩子自觉写作业,还经常看课外书,对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四中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先后涌现出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全国长江小小科学家、全国先导小科学家金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等优秀人才。
关键词 教师队伍
“教师的人格与精神力量,永远有着教学技巧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认为,教师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推崇倡导蚂蚁文化
团队合作随处可见
王洪花: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永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里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纷纷攀附在它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这种“螃蟹文化”将使得整个团队失去战斗力。
我推崇的是“蚂蚁文化”,这种诚信、稳健、实力、敏锐的特质,特别是团队和谐共生的品格,使得我们整个团队更为强大、更为有力。在四中,时时处处可见一种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达成工作目标、共同实现人生价值的和谐氛围,这就像一个巨大而无形的“场”,感染着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人。
教师的人格与精神力量,永远有着教学技巧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认为,教师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们倡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学校采取集中学习与自我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师德讲座或论坛交流;通过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群体交流,教师撰写随笔等方式,引领教师将崇高的职业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年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晋级、评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为了完善评价反馈制度,学校制定了《天津四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鼓励家长、社会、学生参与师德评价,与教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促使教师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此外,每年学校都会开展业务比武竞赛,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出天津市十佳青年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师德楷模等一批先进典型。今年,学校两名市区特级教师入选“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
关键词 有效教学
“使教学保持‘互动’‘对话’状态,这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
多倾听学生的声音
多对学生说“YES”
王洪花:目前,教学活动的“高耗”与“低效”是新课改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四中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通过五大步骤,实现“有效教学”。问卷结果显示,97.1%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是高效的;96.3%的学生表示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1.研究学生。我们倡导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和判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做到“十知道”,即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甚至请部分学生参加备课等,通过观察研究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参与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多元评价。我们尝试构建了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自我、学生、同行、家长及专家评价五个评价主体,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在逐步提高,如师德优秀率、教学优秀率等方面达到80%以上。学校一直坚持“家长开放日制度”,敞开校门让家长更多了解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堂和新的教材。欢迎家长进课堂听课,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沟通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3.优化策略。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我们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是教师的有效“讲授”,但是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互动”“对话”的状态,这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
4.师生互动。教师要关爱、尊重、期望、信任学生。虽然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教学方法多样,但“情”与“爱”是教学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中多用赏识性、鼓励性、肯定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自主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心理自由度的需求,克服单向灌输的倾向,提倡师生相互切磋、交流、沟通与合作。
5.“经验+反思”。让教师自觉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并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的自觉性和反思的深度、高度。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学小结、教学案例以及说课、评课,使“日常教学反思化,反思教学日常化”。如在各类观摩课活动中,我们采用先备课、说课、上课,再由本人自己评课的形式,每位教师都在课后撰写了课堂反思型研究个案的千字文。 (胡春艳 摄影 记者 刘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