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七月的和田,瓜果飘香。昨天一大早,72岁的阿卜娣热依木·买代尔送艾力木来到自家果园,拧开地上的水龙头,一根根埋在枣树底下的黑色细管,通过无数微孔将清凉的井水浸润到枣树根部。望着一排排绿油油的枣树、核桃树,这位维族老汉笑得合不上嘴。在半个月前,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到老了还能用上天津援建的高新节水滴灌技术。他不住地向专程前来采访的天津记者夸赞:“这种滴灌技术真是好得很,不但省水,还方便省力。”
原来,老人所在的齐格勒艾日克村地处极度干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村里虽然有种植红枣、核桃等传统优势产业,但是为了争水,村民们经常闹纠纷。而且,以往村民采用的传统大水漫灌方式浪费了大量宝贵水源。
天津援疆干部从解决当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出发,把发展高新节水农业作为改善当地缺水问题、帮助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天津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张建国告诉记者,选取齐格勒艾日克村500亩特色林果地作为先行高新节水农业试点项目,工程自今年6月中旬动工,投资60万元,共改造农用灌溉机井一眼,安装过滤设备一套,铺设主干管1.37公里、分干管2.5公里、支管8.8公里、滴灌管48.5公里、滴灌带283.2公里、涌流器5.64万个。试点项目成功后,将在策勒乡5000亩林果地进行全面滴灌改造。届时,将有更多群众受益。
“你看,今年的枣树长势多么好!”阿卜娣热依木·买代尔送艾力木老汉满意地说,“有了水源保障,我家果园收入肯定要比去年提高20%到30%,估计能达到9000元呢。”
策勒县县长阿卜都喀地尔·艾拉提介绍,项目区采用高新节水灌溉系统,每亩节水达300立方米左右,节约下来的水可用于改善绿洲外围的生态林建设。通过天津援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策勒县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农民致富增收新局面。 (何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