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天《人民日报》刊发记者陈杰采写的长篇通讯《天津危房改造 资金不再“喊渴”》,对本市成立全国首家保障房建设投资公司,用创新思维和科学手段解决住房保障建设融资难题、切实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生动地报道。
报道说,截至2009年一季度,天津尚有危陋房屋800余万平方米。经测算,完成这些拆迁和用于定向安置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约需资金870.5亿元。区级政府融资捉襟见肘,怎么办?去年3月,天津成立全国首家保障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专门承担危陋房屋拆迁和安置房建设的投融资。
公司采取股权多元化方式构成,由市政府和市内六区、环城四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11个股东,去年4月17日揭牌,首期注册资金25亿元。
报道援引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吴延龙的话说:“由于拆迁安置资金需求量大,通过银团贷款方式可以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天津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以拆迁地块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封闭贷款,首期与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为牵头行的15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签订了200亿元贷款合同。在银团贷款发放前,以搭桥贷款方式向建行等5家银行先期融资26.36亿元,提前启动了河北区小王庄、国印新村,红桥区铃铛阁、双环邨和河东区阳光里5个危陋房屋拆迁项目。之后,投入河西区小海地、河东区鲁山道两个简易小二楼项目。目前,银团已发放贷款60亿元,向居民发放6万多笔存单。
报道称,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还引入一家第三方房地产会计师事务所进驻,作为监管单位,全过程参与监督把关,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都要经过其审核,防范了资金使用风险。
报道说,天津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46个城中村改造,天津保障住房建设投资公司计划投资13个融资难度较大的城中村,约125亿元,近期将对接以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为牵头行的银团贷款100亿元,专项用于城中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