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滨海新闻 |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归来 引领世界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0-05-11 13:07:08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于汉北路营城村以东至蓟运河彩虹大桥之间30平方公里的地段。这里曾经是一片多情的土地,有美丽的传说、有收获的喜悦、有传统文化的凝固,也弥漫过炮火硝烟。有过耻辱,也有过解放汉沽战役中决定性的激战。难以忘怀的旧情貌,让我浮想联翩。随着时光的斗转星移,生态城的出现,将要把曾经的历史都变成传说。
曾经的战场
往事越千年,传说唐王李世民征辽东,率领千军万马路过位于现生态城地域的蛏头沽,值逢酷暑烈日,官兵口干舌燥,军马也饥渴难耐而嘶鸣。此时,有烈马蹶蹄刨地,竟然有涓涓细流溢出,士兵迅速挖掘,解决了人畜的饮水之难,被称马蹄井。
时光荏苒,旧迹不再,马蹄井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距今约800年前,今塘沽区和汉沽区蛏头沽一带地区成陆”(节录《图说滨海》)。 “营城至北塘三十五里路,地卑洼濒海,水涨辄,为行旅病。”“清顺治十年(1653),汉沽洪水泛滥,加之海堤浸淹,庄稼颗粒无收。芦台藉大学士杜立德遵父遗嘱,自捐粮食数百石,银三百两,并鼓励亲友协助。宁河县知事肖蕙三、知府万士奇一起为招工、进料,做路埝整治”(节光绪版《宁河县志》)。
营城至蛏头沽地段,曾经人烟稀少,却是镇守海防的重要地域。有浙江人士邵益谦,被明朝廷委为海防千总,1403年率兵北上营城,驻守海防,防止倭寇骚扰,并筑有墩台。其16世孙邵兰谱,曾任四川梁山知府,告老还乡后,临地触景生情,吟诗颂祖之镇守伟业,佐证了当时有军队聚墩台、居垣城,密切督视水天沧海;刀出鞘、剑挂霜,随时准备应付日倭海盗侵犯的情景:
“天策神威震八方,垂衣犹欲指扶桑。楼船选将弓悬月,城堡屯兵剑拂霜。谁识垣城犹历历,只看烟水正茫茫。行人休问初唐事,古垒荒丘半夕阳。”
这里也曾经是中华民族子孙维护尊严的战场,150年前有过腥风血雨的激战,西方列强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恶之火点燃在我大沽口,硝烟弥漫的三次防御海战,践踏了我华夏的尊严,百姓遭涂炭。
第一次防御战过后,“为不致造成祸患,重修大沽炮台,也将大沽北边三十余里的北塘炮台一并加以修补,又在北塘河北三十多里的营城修筑炮台四座”。“大沽在南面,营城在北面,北塘居中,三处声势联络,自然可以互相支援”(节录咸丰九年道光吏部主任陈鸿翊所记《筹防海口疏》章节)。
1859年,进行了第二次防御战。“五月,将北塘所设兵、炮,全部撤到营城炮台。英法20艘夷船北来,不听理谕,竞开炮,击毁我大沽口炮台防具。恰逢落潮水,侵略者的舰艇、人员被困在浅海泥滩上,失去了活动的余地,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督率将领,将他们火轮船击沉3艘,击伤7艘,逃跑1艘,其余投降,毙伤英夷454名、法夷14名,并将跋涉泥滩的夷兵袭而消灭干净。英将领贺布被击伤,副手被击毙、法将领重伤”(节选《宁河县志》光绪版、《大沽炮台》章节)。
综上记述,可以得见,营城炮台在第二次抗御英法联军入侵的保卫战中取得辉煌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辉煌的战绩振奋了国人,令国人扬眉吐气。营城人民“欢欣鼓舞,馈送饼面食物,远赴营盘”(节选《大沽炮台·营城炮台》章节)。
在防御英法夷兵入侵中,驻守营城南北炮台清军将士御国杀敌,视死如归,威风凛凛毁敌轮,杀贼寇,雄风威震西洋。取得的辉煌战线将永远载入史册,营城炮台立下了不可埋没的功劳。清军中优秀子孙在二次海战中力发雄威,也曾让洋夷折戟沉沙铁舰销魂。
营城“南茶棚”附近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1859年6月,清军爱国将士取得抗击入侵大沽口夷倭的防御海战的伟大胜利,振我雄威。1859年8月,西凌阿率清兵抵御入侵的英法联军于蓟运河的南茶棚”(节选《大沽炮台·营城炮台》章节)。
光绪26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塘后,乘势入侵汉沽北上。这里传出了抗击英法联军的呐喊,阻击八国联军的杀声,闪耀过义和团打击侵略者的刀光剑影和炮火硝烟”(节选自《大沽炮台·营城炮台》章节)。
列强重兵压势,我等兵器与列强差距甚大,血肉之躯挥刀剑,怎奈何现代枪炮?
纪念大沽口防御战150周年:
秋风劲吹草凄衰,时光湮袭点将台;目耽年轮一百五,烟云逆流无泪欲。
刀光剑影鏖战急,龙的子孙荐血躯;洋炮钢舰藐刀戟,烽火狼烟无奈济。
淫奸裸暴无忌惮,烧杀掠夺狂疯逞;血染运河尸骨淤,断壁残垣夷平地。
八国联合我沦落,遭辱赔银还签约?枉颠本末主遭欺,弹丸日倭也打劫。
国难民殃叹长天:泱泱华夏曾盛世,朝政腐败防务虚,战地黄花是昨日。
国富民强强国防,中华强盛国安康;捐弃前嫌奉炎黄,华夏归一扬寰宇。
1938年,侵华日军把现在停泊基辅号航母公园的位置修建成了八卦形状的晒盐田,生产出的原盐全部被掠夺。
1948年12月14日,解放汉沽的铁桥激战之时,传来了有国民党军队顺汉北路溃逃的消息。人民解放军派出九纵137师410团前卫营等部队追歼逃敌,逃敌被蓟运河屏障阻挡,国民党青年远征军69师及顽伪部队1000多人被击毙,缴获了全部武器装备,还俘获有40多匹战马,活捉960人,133名伤兵,夺取了解放汉沽战役的全面胜利。
1956年,驻汉沽的海防炮兵部队在此地修建起1000米长、8米高训练用的土堆炮档一座,并在方圆修建起隐蔽榴弹炮的硂工事若干座。
1958年,凯旋回国的志愿军战士,驻防在这荒芜凄蛮、杂草丛生、禽兽肆虐的盐碱地。蓝天当房地当床,狂风梳头,雨雪洗脸,苦战暑寒,铁锹大筐为伴,脱坯盖房,垦荒坨、垫低洼,修晒盐滩地,血汗付出,建成了占地10平方华里的盐田,定名“八一盐场”。
曾经是原始生态地域
现生态城地段的蓟水方圆,曾经是原始生态地域,有约10平方滩涂水面丛生的芦苇,是当时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必需,曾经为支锅熬盐立过劳功,也曾受过朝廷支配使用。
汉沽最早的砖瓦窑也因此地有丰富的芦苇资源而坐落。
此地沟壑如织、滩涂坑塘遍布,而鱼虾蟹则是土著占领者。滩涂坑塘盛产的鱼虾蟹,取之不尽,捉之不绝。经济困难时期,30里方圆地域昼夜人流不断,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汉沽人在这块湿地、滩涂地逮螃蟹叶子,捕自生的丰盈鱼虾;可以食用的黄须菜遍地皆是,从春天的绿色,到秋天的红色,长满沟棱埝埂,成方成片,帮助汉沽人民度过了生活困难时期。
葬埋方式体现儒、道教礼仪
此地也曾是汉沽诸家族的冢地,葬埋的方式虽不同,体现了传统的儒、道教礼仪。
曾经有一座叠青砖19层、白灰抹置顶,顶置一棵玉石雕刻葫芦的葫芦坟,被葬埋的是出家在汉沽(南)贫民公所的韩姓“师傅”,韩师傅遵循“行善积德”、“慈悲为怀”之道教礼仪,素修不娶,做了许多有益于汉沽民众的事情,身后得到了民众的厚葬。
邵氏家族先祖邵益谦,是受朝廷委昭从浙江徙来营城做海防千总,有名门望族之贵,其坟冢地讲究格式,兼顾南规北律风格,按照道教礼仪,在冥门两侧竖有石碑,有龙之子立卧于冥间两侧石门柱之顶,有喜好负重的“赑屃”驼碑立于塚地中,依石碑竖立起两棵两丈多高的杉木,吊斗垂红,意为逝去的家族先辈保佑子孙后代,在没有生活保障的年月里能够一生平安、丰衣足食。
不同的安葬方式均继承了儒、道教礼仪,与传统的南北文化风俗,具有理念与精神寄托,但毕竟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中新生态城” 一座传统文化与先进理念碰撞的城市
改革开放给了中国人民客观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接轨世界先进理念的机会。基辅号航母落座汉沽,为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生态城的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彩虹大桥的飞架,使阻碍沟通南北地域物资、文化交流的蓟运河天堑变成了通途,成为了生态城连接滨海新区、推动南北集疏港运输、防御海潮、国防战备、观海旅游的动脉建筑。
自2007年选址到中新两国首脑共同签立“中新生态城”协定的一锤定音,仅历时6个月,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现实。在30平方华里、千百年未被开垦、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的地域,开始了人类全新理念的腾飞发展。
2008年6月,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携手,借用新加坡成功的经验,以新型低碳、环保作为设计理念,低能源消耗,各项配套齐全,适宜人类生存的大社会、小城市,提供给人们最先进、最现代的、最优美的人文生存环境。这是一次欠发达地域文化与最先进文化的大碰撞,必将推动和促进文明社会的大发展,功在当代。经过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共同开发建设的“中新生态城”,必将是一个和谐的大社会,引领世界、利在千秋。(李瑞林)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