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滨海新闻 |
“五一”节天津塘沽新洋货市场迎接中外来客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0-04-29 10:50:04 |
|
|
改造前的洋货市场
洋货市场的新面貌
两次改造 经营面积翻了一番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一个由十几个船员自发形成的“鬼市”,发展成如今闻名中外的洋货市场,24年来,一次搬迁、两次改造和扩建,使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洋货市场发展成塘沽乃至天津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然而,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的双重身份,让它不仅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升级。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塘沽对洋货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昨天,老洋货市场一部一二期改造也正式完工,今年“五一”,24岁的洋货市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来客。
如今,走在刚改造完的洋货市场,不再有脏乱的垃圾堆,不见以往错综复杂的店面招牌和裸露在外的电线等物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路面、整齐的招牌以及统一的欧式建筑风格,配合洋货的“洋”字做足了洋气。滨海新区市容整治塘沽指挥部的闫永宽主任介绍,为期两个半月的改造工程让洋货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洋货市场周边25栋住宅楼已经披上了庄重典雅的“富贵红”色砖墙,勾勒出欧式建筑风格。诟病已久的“城市蜘蛛网”被切入地下。为突显滨海新区容纳四海宾客的国际化气派,店面牌匾不仅进行了统一规范,还标注了中英文双语标志。改造工程还对洋货市场周边道路、绿化进行了进一步提升,重新铺设了吉林路、抚顺道,道路两侧增加了园林景观,还在吉林路东侧打造出6000余平方米的大型花池,为当地居民和往来宾客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和购物环境。
为配合滨海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洋货市场外围改造,今年春节后,洋货市场内部改造也开始动工。洋货市场改造工程负责人于秀英介绍,为保留老洋货市场的原汁原味,最终决定对洋货市场一部进行柜台和门脸改造,大棚式半封闭市场业态保留不变。昨天,刚刚改造完工的老洋货市场内,部分商户正在整理柜台,改造后的市场内部,不见了乱摆乱挂的现象,统一风格的玻璃房隔间柜台,阻隔了市场内嘈杂的噪音,让市场档次一跃而上,购物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经过两次改造和扩建后,如今洋货市场经营面积由原来的7000平方米增加到14.8万平方米,经营商户由原来的200多户发展到6000多户。平均每天客流量为2至3万人,周末3至4万人,黄金周期间达到6万人,全年营业额达5亿元。无论是否是周末,这里都是人流如织的场面,光是外地旅行团每天要接待近百个。洋货市场管委会主任周希茂介绍,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和口味,将继续进行环境改造工程,从载体设备上进行完善。同时,引导和教育经营者不断对商品进行更新换代,提高洋货市场的交易气氛,创造安全可靠的经营场所,打造国际化洋货市场。
不是旺季 每天接待旅行团近百
一辆北京牌照的旅游大巴车停在了津塘路轻轨桥下,导游刘长勇带领着他的游客们下车,把游客带到老洋货市场内,他便站门口等待游客归来。刘长勇介绍,他所在的天津嘉千华旅行社每天都有10多个团要来洋货市场参观购物。当天刘长勇带领的由四川发来的旅行团行程中原本并不包括洋货市场。“他们的旅行路线只包括在天津乘船出海,但只要有游客要求来洋货市场,我们都尽量满足。”提到洋货市场的知名度,刘长勇说,很多游客就是为了洋货购物才选择天津这一旅行路线,这些人基本是从陕西、四川、湖南、广东等南方和西部城市过来的,且很多游客的购买商品非常明确。
刘长勇已经工作两年,这两年他几乎每天都来洋货市场。“以前这里没有这么规范,就是一个大市场,柜台不整齐,商品也随处悬挂,现在经过整改后,环境提高了档次,对游客的吸引力也逐渐加强。”洋货市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即使目前不是旺季,洋货市场每天也要接待近百个旅行团。
不再嘈杂 游客购物更感惬意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云南最终以60元的价钱购买了一个助听器,对于价钱和商品他都觉得很满意。张云南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洋货市场,“这里只有市场的形式,但没有市场的嘈杂,我很喜欢。”此次来到洋货市场,张云南夫妇购买了钢针、皮带、助听器等物品,几件商品都让他们感到称心如意。张云南说,在四川老家时就多次听别人说过天津有个洋货市场,在市场里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此次来津旅游专门提出要到洋货市场购物。
与张云南不同的,同是来此购物的王兴是从北京来的,他也说不清楚这是第几次来洋货市场购物了,“我上高中时就跟家人来过这里,印象中的洋货市场就是一个集贸市场,路面还是坑坑洼洼的,感觉不是很好,我是因为喜欢打火机,所以常来这里。现在参加工作了,几个同事都比较爱好淘一些舶来品,所以我们成为这里的常客。”谈到对洋货市场改造后的印象,王兴笑着说:“这才有大城市的气派,环境升级了,我们也越来越喜欢了。”
环境升级 “五一”预期效益更好
一边忙乎着接待顾客,一边忙里抽闲喝口水,即使是中午,在张云祥的摊位前咨询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张云祥的摊位位于洋货步行街的第一个摊位,以前她是在市场内部经营,去年从市场里面出来,改到在步行街经营。旅行团要来洋货市场购物,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张云祥的摊位。张云祥说,改造后的洋货市场,确实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和游客前来旅游,“每天都有很多旅行团一批批地来到洋货市场,周末的时候有些旅行团甚至要在外排队等候进市场。”
经营箱包和皮具的王老板的柜台在此次改造范围内,王老板表示,改造后,由于购物环境的改善,游客和顾客都逐渐增多,相信“五一”重新开业以后,将会带来更大的客流量,所以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
洋货市场发展大事记
洋货市场管委会周希茂主任是亲身参与洋货市场的搬迁、改造及扩建的人员,也是洋货市场发展的见证人,周希茂介绍,洋货市场24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成四个阶段,分别为自由发展阶段、限制性发展阶段、规范性发展阶段和规模性发展阶段。
1986年至1989年,为洋货市场的自由发展阶段,这几年中,洋货市场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坐落于向阳街里,具体地点为南支路、西支路和北支路的三岔路口处,那时人们管这里叫“鬼街”,经营的商品主要是一些船员从国外带来的舶来品,如吸尘器、吹风机、旧半导体等。由于当时个体经济刚刚起步,市场还不健全,在鬼街“偷摸”交易的船员们由最初的10多个人发展到40多个人,当时,就自发形成了一个经营舶来品的市场。
1989年至1992年年初,为洋货市场的限制性发展阶段。所谓的限制包括对自由贸易市场场地的限制、对经营商品的限制以及对经营者资格的限制。当时商品必须是舶来品,经营资格必须是有海外关系或船员关系的人,此举是保证商品的来路明确。场地要在三岔路口,而此时这里的发展逐渐壮大,经营的商品也增加了二手自行车、旧西服等。
1992年至1996年,为洋货市场的规范性发展阶段,1992年年初政府给经营者规范了一块场地,就是现在老洋货市场的位置,是当时一个笼屉厂的厂房和仓库的位置,市场大约7000平方米,这个时候才有了今年所见的老洋货市场。搬家后,不仅场地和名称得到了规范,经营范围也规范为旧货、旧西服、旧电器、旧自行车和旧摩托车等。规范经营人员必须在场地销售,且要办理营业执照,纳入市场管理范围。此时,消费人群已经由塘沽本地人转变为以天津和北京来此购物的人群为主。
1997年至今,为洋货市场的规模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老洋货市场得到了扩大和发展,当时,老洋货市场和北京一家公司合办了新洋市场,除老洋货市场外,逐渐发展扩建了6个附属市场,分别为现在的南货市场、盛洋市场、隆洋市场、聚宝盆市场、金洋市场和唐人街市场。经营面积由原来的7000平方米增加到14.8万平方米,经营商户由原来的20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6000多户,经营商品也逐渐地更新、调整。1996年市场经营方式也得到了彻底改变,由以前的周末市场变成全天候市场。在这个阶段,政府和市场经营单位对市场加大了投资,进行了两次改造和修建,并于2004年修建了洋货步行街,各市场商户也进行了门脸装修和改建。(记者曹宝艳)
|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一季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