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2日,首都科技中介大厦入驻中关村西区
3月26日,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至此,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2010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38家,成为金融创新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典范。
作为我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的发源地,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有着中国“金融硅谷”之称的海淀园,在20多年的发展中,通过多种创新手段把金融政策洒向了众多“科技种子”,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为科技企业走向国际保驾护航,探索出了一条科技与金融交相辉映的康庄大道。
雪中送炭的政府资金
禾苗的成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高科技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园区,中关村海淀园拥有68所高等院校、213家科研院所和近40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异常活跃。美国硅谷银行总裁格里高利·贝克曾说:“中国从不缺乏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但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融资。”
正是看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北京市海淀区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地方创新资金,规模为每年3000万元,以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据中关村海淀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创新资金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加速器,是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创新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对提升海淀园的国际影响力及推动区域科技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效落实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记者了解到,10年来,海淀创新资金累计受理申报项目1808项,共立项支持749项,累计支持资金2.523亿元,有力推动了海淀园企业的发展壮大。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红旗Linux操作系统打破了国际垄断,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PC图像输入芯片占据了全球市场65%以上的份额,华旗资讯的爱国者移动存储加密产品、启明星辰的信息安全产品、海兰信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等行业关键技术及产品成为业内名牌,部分企业的技术或产品成功应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设中。这些企业都受到过创新资金的支持。
谈起海淀创新资金,即将登陆创业板的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万秋说:“海淀创新资金在关键时刻帮助海兰信渡过难关。没有创新资金的支持,海兰信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
力促企业国际化的专项资金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间的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海淀园认识到,提升科技企业国际合作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是海淀园及其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为此,海淀园于2006年在国家高新区中首先设立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品牌建设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张秀英介绍,国际化专项资金在营造国际化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引进国际化先进经验、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推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
据悉,通过国际化专项资金的资助,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盈利与国际合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其中,32个项目跨越了1个技术阶段,21个项目跨越了2个及2个以上技术阶段;至2008年年底,53个项目共获得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国际化专项资金不仅通过直接投入来缓解企业国际化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引导和示范作用,吸引和带动了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活动的关注与支持。据对已立项的53项项目投资情况统计,项目总投资为2.6亿元,其中国际化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带动各方经费投入共计2.5亿元。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园国际化专项资金对于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同国家重大项目对接、同社会风险投资资金的对接具有积极作用,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无论是对于拉动投资、扩大内需,还是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价值不确定性,特别在我国高新区早期发展阶段,导致逐利性资本介入空白。正是海淀园发挥先行先试职能,积极通过创新资金、国际化专项资金等政府资金的出台与介入,不仅及时缓解了企业资金瓶颈,同时也为其他社会资本的进入打开了一扇大门,有效解决了科技与金融"两张皮"现象,为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及国际化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表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除了政府资金支持以外,同时需要一系列的金融制度安排,包括天使投资、资本市场等。
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海淀园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在园区内设立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分支机构;积极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了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每年投入7000万元;为帮助企业改制上市,海淀园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为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引导券商和中介机构围绕重点企业提供服务;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在政策的强力引导下,海淀园金融业发展蒸蒸日上。目前,近5万亿元金融资本聚集在海淀区域内,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北京市海淀区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林抚生介绍说,目前北京市海淀区金融业多元格局已经形成,拥有各类金融机构、法人机构约1381多家,金融机构的种类较多,网点密集,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创业投资、典当、小额财务公司、金融后台机构等多种业态并存的态势。
海淀园内的科技企业在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体系中尝到了甜头。“贷款比以前容易多了!”北京中棉紫光生物有限公司财务经理石荣举说,通过与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企业提交材料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2000万元的小额贷款。
打造科技金融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2009年4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海淀园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加快建设“两区三中心”,其中之一就是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适应科技产业发展和投融资特点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创新。
海淀园又一次承担起了新时期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使命。
林抚生表示,建设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目的是要以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为核心,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政策、措施在试验区内先行先试,力争用3-5年时间着力构建以股权投资机构为主体,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信贷、保险、信托、租赁、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工具,促进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常务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杨志强表示,今后海淀园将大力推动和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和中关村股权交易所,搭建科技企业并购重组平台,推动传统信贷机构进行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完善海淀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支持企业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整合园区内现有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国有金融控股集团。
记者了解到,为了建设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迈进,北京市海淀区密集出台了《海淀区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海淀区促进股权基金业发展的落实措施》、《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发展暂行办法》和《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金融发展政策。
针对股权机构,海淀园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办事服务窗口;大力发展为股权投资机构服务的中介机构,打造股权投资服务价值链条;量身打造了中关村PE大厦,并制定了多项入驻优惠政策。
自主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海淀经济腾飞的两翼。林抚生说,站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新发展平台上,海淀园将继续推进科技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综合改革,夯实基础,实现重点突破。(霍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