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南开大学学生肖欣获选哥本哈根气候大使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会展中心 一名女孩参加烛光守夜活动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籍女硕士肖欣,在亲历了哥本哈根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后,第一感觉就是“太酷了”。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面对某些发达国家的强硬态度和媒体刁钻的问题,中国表现出了坚定立场、合理诉求和圆融的东方智慧。”这是身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哥本哈根会议气候使者的肖欣在现场最强烈的感受。
天津学子在现场
12月10日,天津网-城市快报报道了南开女孩肖欣作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亲历哥本哈根大会,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而肖欣也在哥本哈根的第一现场,用心地观察着、体验着、领悟着。她,已经在哥本哈根忙碌了一个星期,参加各类组织的会议,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
展示玉米 中国也是受害者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现场,肖欣展示了乡亲们的“宝贝”——今年刚刚收获的玉米,这些玉米只有普通玉米的一半大小,而且每个玉米上只有一半玉米粒。“就是这样的玉米,当地的一家人今年也只能收获两百斤。很多外国人每天都吃玉米,但是他们从来没见过像这样的。”肖欣带去的玉米和她的“中国故事”备受外国记者的关注,在肖欣博客的日志中更有着醒目的文字“请注意,中国也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中方回应 生存权利第一位
最让肖欣激动的是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她不仅看到一些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媒体针对中国的刁钻问题,更让她难忘的是中国发言人郑重表示“发展中国家要将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放在第一位,同时发达国家必须承担起碳排放的历史责任”。在肖欣眼中,中国代表团的发言不仅体现了圆融的东方智慧,也表达了自身的合理诉求与坚定立场。
会场上,肖欣不仅在倾听,也会对遇见的每一个朋友说:“我们真心希望在这个谈判场里,多一些平等、真实的讲述和倾听,多一些对各自实际情况的考虑、谅解和包容。毕竟,我们想要拯救的,是人类的未来。”
亲临会场 不卑不亢巧应对
肖欣在博客中写道:“前两天觉得Bella Center内外就像个大游乐场或者嘉年华,每天都被千奇百怪的活动搞得眼花缭乱,不停地按快门;这两天大会逐渐进入紧张阶段,谈判桌上疑云开始聚拢;外场活动的火药味也更浓了。”
“昨天去听了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会场不大,阵势不小,左右瞄了瞄,挤在我左边的是法新社、右边是NHK以及新华社驻德国站的记者……发言人是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就美国代表团在前天提出的关于不提供适应资金给中国等一系列问题给予回应……整场发布会并没有针锋相对、调高八度,反而还能开开小玩笑,引得台下记者会意地笑出声来。”这场发布会让肖欣想到一个词:不卑不亢,感觉真是“太酷了!”
数字实证 发达国家难脱责
在各个会场间忙碌着,肖欣最关注的还是中国代表团的声音。肖欣听过中国代表团的一个边会,社科院环境能源所和清华大学的专家们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历史责任及现状,特别是人均排放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清楚地表明,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仍然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科学家们还算了一笔账:如果要真正在全球意义上获得平等的碳排放空间,发达国家到2050年需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100%!甚至还远远高于现在发展中国家要求的到2020年减排40%,2050年减排80%的指标。
“这场边会里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平等和公正,都是出自用事实说话的科学家之口。”肖欣说,自己是学哲学的,跟政治和生态有关,以前是纸上谈兵,现在激动地奔波在各个会场,实战观摩,“实在是太刺激了。”(刘晓艳 韩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