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长春高新区新兴战略性产业唱主角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11-27 14:01:49 |
概要:国家《东北振兴若干意见》及“长吉图开发战略”的出台,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我省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正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加快发展。 |
|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国家《东北振兴若干意见》及“长吉图开发战略”的出台,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我省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正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加快发展。
地处东北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长春高新区,处于哈(哈尔滨)大(大连)经济带一级轴线中心位置,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内陆端口,承担着连接哈大经济带、带动长吉图发展的重要使命,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家高新区的长春高新区明确提出:按照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及长吉图开发战略的部署,打造长春市产业升级主导区、吉林省高新高端产业集聚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北亚高新技术合作区,最终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
前不久,长春高新区以生物与医药、光电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产品亮相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备受与会者的青睐与好评。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成果,标志着长春高新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蓬勃发展:今年1至9月,全区经济总量实现1315亿元,同比增长25.15%;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光电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如园区的中流砥柱,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仍实现1265亿元,同比增长26.27%,呈现出极大地抗风险性;特别是生物与医药产业,1-9月份同比增长34.95%,成为今年长春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长春高新区历经近20载的建设,凭着智慧和汗水,打造出了今天的产业格局。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的长春高新区,如今已经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光电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支撑体系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开发区。长春高新区曾先后三次被科技部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第三个“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长春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长春高新区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十强开发区”行列,并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高新区”。
去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挑战,长春高新区的决策者沉着应对。根据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按照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部署,他们先后走访了众多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多次召开专家、企业老总座谈会和各类专题分析会,对涉及全区发展的32个课题进行了调研,集中精力研究了全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问题,最终形成了《长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
《新一轮发展战略》突出了高新高端特色,即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升生物与医药、光电子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培育精优食品加工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形成“五个产业基地”,即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疫苗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和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冷静观察和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科技含量不同的产品、科技层次不同的企业亦或产业,受到的冲击明显不同:产品科技含量低、位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受到的打击就十分沉重,一些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企业甚至被迫关闭;而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受到的冲击就明显小于前者。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站在科技发展最前沿的生物制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甚至逆市上扬,营业收入与利润都有较大增长。
对金融危机已经产生“抗体”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长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长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在布局上着重南区和北区“两大板块”。南区板块重点规划发展“两园一中心”,即:创意与软件产业园区、动漫产业园区和商务体育休闲中心。北区(长东北核心区)板块重点规划发展“五园三中心”,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生物与医药产业园区、光电子产业园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精优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和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长东北科技生产资料集散中心、长东北商务中心。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做科学发展大时代的“弄潮儿”正成为长春高新区人脚下的实践之路。
|
项目概况 |
项目规划 |
设计理念 |
发展环境 |
政策解读 |
 精彩聚焦 |
|
一季全面增长加大内资招商 专访海泰发展董事长杨川
据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川介绍,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到渡难关的程度,主要还是保增长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形势比较乐观,市场确实有压力,今年工作重点放在BPO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速度放缓。[详细] | | |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