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长春高新区高举创新火炬领跑东北振兴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11-16 11:42:49 |
概要:前不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一东北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旨在振兴东北,使东北地区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 |
|
|
|
|

长春市市长助理、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亚明向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和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等汇报长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前不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一东北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旨在振兴东北,使东北地区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
在当今科学发展观指引的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将东北圈定为中国新的增长极,从此,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地处东北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长春高新区,占天时地利人和,勇担发展重任,高举创新火炬,开始领跑东北振兴。
品牌高新
长春高新区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收获喜人:从世界首台“点阵模块全彩色LED超高均匀度显示屏”、国内第一台“激光彩色电视”和国内第一台全固态绿激光器和蓝激光器,以及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到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第一块“交互式多功能无线定位电子白板”、第一条“导电聚苯胺(俗称导电塑料)生产线”和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等等,一大批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创新成果和项目相继问世或实现了产业化。
从一定意义来说,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是城市的形象。这里众多的品牌企业形象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拥有中国第一个中高端自主品牌轿车红旗、奔腾的生产企业——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制动器专业研发生产厂家——吉林汽车制动器厂,拥有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品种最全的细胞因子生产基地——中国生物集团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亚洲最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研发企业——长春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尿液分析产品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中国最具实力的光电编码器、光电仪器及成套机电设备专业制造商——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数字证书研发企业——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球唯一完全拥有光机电算等全部知识产权的指纹产品生产基地——长春鸿达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中低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研发生产厂家——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中国热缩材料研发生产的发源地、中科院和国内热缩材料行业首家上市公司——长春中科英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中国目前唯一从事油田连续柔性管道领域研发和生产的企业——长春高祥特种管道有限公司,等等。长春高新打造出众多品牌企业,品牌成就了美丽的长春,长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经过18年的建设,长春高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多项主要指标居全国57家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已经形成了以先进制造技术、生物与医药、光电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支撑体系和良好的产业基础。18年来,长春高新区已经建立了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开发区。长春高新区曾先后三次被科技部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第三个“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长春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区内聚集了长春高新、中科英华等7家上市公司,落户了美国通用、德国汉高、上海宝钢等18家世界500强企业,培育了长生生物、长春鸿达、禹衡光学等众多知名企业和斯达舒、鸿达、正元等32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长春高新区进入“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十强开发区”行列,并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高新区”。
为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国家核心战略,实现区域大发展、快发展,长春高新区制定了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总规划面积210平方公里,其中,南区55平方公里,北区(长东北核心区)155平方公里(含规划控制面积60平方公里);到2020年,分为重塑基础、快速发展和优化提升三个阶段实施;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即重点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升生物与医药、光电子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培育精优食品加工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构筑南区和北区(长东北核心区)“两大板块”;重点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生物疫苗、半导体照明和光电显示、动漫、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五个产业基地。全力打造长春市产业升级主导区、吉林省高新高端产业集聚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北亚高新技术合作区,最终把长春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
数字高新
这里,汇聚了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东北地理所、中国生物集团长春生物制品所等科研院所39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近三年,全区累计申请专利1726项,其中发明专利832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83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79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6项、国家新产品计划项目62项、国家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3项,各类科技计划立项数占全市的50%以上;拥有科技项目2310项,其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392项,实现产业化的870项。全区现有产学研联合体、合作基地100余个,建有国家级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以及中俄科技园等11个国家级园区和基地。
长春中俄科技园
古人有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春高新区人深谙其中的道理。今年(09年)8月18日,长春中俄科技园建设工程(一期)正式落成揭牌,它成为长春开展对俄科技合作最有效的平台,也标志着长春开展对俄科技合作迈出跨越性的一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共同为中俄科技园揭牌。
长春中俄科技园一期工程位于长春高新区,是由吉林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州政府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共同建设,以相关研究所、相关大学为技术依托,将人才、技术、信息等综合智力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紧密结合的国际化特色园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孵化大厦和两栋标准厂房,以及“中俄菌类联合实验室”“中俄稀土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中俄清洁能源与相关技术联合实验室”等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两个国外技术转移中心,已有12户企业入驻园区,实施了23项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合作项目,获得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近3亿元。
长春中俄科技园通过组建不同领域的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来实现两国科学家的技术合作,接纳集成俄罗斯等外方的技术成果和项目,并不断创新、提炼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前,长春中俄科技园除了已先后组建的中俄菌类联合实验室和中俄稀土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外,又正在筹建激光技术加工中心,规划组建的中俄空间光学联合实验室、中俄边境湿地联合研究中心等也在积极磨合中。
至今,长春中俄科技园与俄罗斯、独联体合作的项目有20多项。如生物降解高分子纳米硅胶药物缓释微包囊、稀土高分子隐身材料、大豆与玉米等农作物的抗病和种子品质、压电薄膜、光纤模块、激光掩膜技术、冠脉支架、高速公路用轮胎橡胶、高性能稀土合金材料、稀土塑料着色剂、全固态半导体大功率激光器、激光治疗机、生物可降解“骨钉”、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等一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项目将在近期完成孵化。一批项目如中白科技合作信息平台、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内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用磁场电解质方法处理金属产品及电子产品零部件、稀土硫化物着色剂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传统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平台、活性多肽和蛋白药物高分子缓释制剂的研究、大气物质和其他混合物在中俄部分地域的跨国界迁移的研究、湿地候鸟在中俄边境迁移对禽流感传播的风险评估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一期入园的企业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其“高清晰度高均匀度全彩色LED大屏幕平板显示器”产品年销售收入已突破亿元;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医用聚乳酸可降解生物材料及系列医用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吉林科英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长春新产业光电有限公司”等主要企业年实现产值1.6亿多元。
长春中俄科技园总经理李长华说:“科技园的生机源于它体制上的灵活性。从中俄科技园领导小组的成员结构来看,它像是一个联席会议,像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它可以通过开办展示会、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为企业牵线搭桥,开展嫁接服务。从运行方式上,打一个比方说,中俄科技园第一像企业,第二像政府,最后才像研究所。中俄科技园利用它的多重身份和掌握的大量的信息,以及掌握的多重资源把政产学研等各种创新要素搅拌在一起,为企业提供土地、资金、立项、政策、信息、窗口、技术合作等服务。”
随着一期工程的落成,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前竣工。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