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根据最高检要求,“增容”后的新版行贿犯罪“黑名单”昨天开始正式在本市各级检察机关运行。单位、个人要想知道合作对象是否存在行贿“污点”,只要到当地检察机关一查便知。此外,增容后的“新版本”,也从过去仅限于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五领域扩大到所有领域。
2006年,本市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开通“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每年查询单位和个人均呈直线上升趋势。本市各级检察机关在过去的三年中,共受理企业和单位查询803件,被查询的单位3567家,被查询的个人2879人。
截至9月10日,今年已受理查询327件,被查询单位1125家,被查询个人1039人。
全国数据共享 十分钟一查便知
昨天11:00左右,市检察院7楼犯罪预防处,值班检察官正在进行“行贿犯罪”查询。 他熟练地打开申请界面,输入申请编号和查询单位名称,系统即时将这一信息提交主管检察长审批。1分钟后,主管检察长从网上完成申请核准、批复。检察官又打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界面,在查询人一栏输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和自己的编号。将申请查询人名称以及身份证信息、被查询人单位名称、法人名称一一输入,系统开始自动检索。10分钟后,查询结果显示,被查询单位并不存在行贿犯罪记录。这位负责人拿着系统自动生成的书面查询结果离开了,整个查询过程不到15分钟。
据介绍,相比最高检规定的“3日内出具查询结果”,本市检察机关基本上可以在当天将查询结果书面反馈给申请查询的单位和个人。【记者 宫伟 通讯员 阮津 崔宏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