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建区17年来,襄樊高新区秉承“环境就是生产力”和“服务市场主体无小事”的理念,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该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湖北省优秀开发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中国产业集群50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今年前8个月,该区实际引进各类项目85个,总投资273.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9个。
五个“国家级”铸就国牌之格
襄樊高新区拥有“五张国牌”,即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汽车动力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及全国首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因此,襄樊高新区可享受比其他区域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当年新注册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老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之日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口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等等。
六个“行业冠军”舞活产业之龙
高新区已形成以东风襄樊基地为龙头的包括汽车整车、动力、研发、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拥有15万辆轻型商用车、10万辆中高档轿车和55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先后吸引桂林福达、东升、康奈克等170多家汽配企业进区,每年可生产各类零部件 4000多种,其中总成产品和部件产品达到300多种,产品系列齐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居全国十大汽车生产省份第二位。
同时,该区合理引导产业关联度强、企业聚集度高、基础条件好、技术领域相近的企业向区域化、集群化发展。
汽车动力生产基地、汽车座椅调角器科研、生产基地、航空救生装备生产基地、车用粘胶剂生产基地、特种光学玻璃生产基地和软起动生产研发基地……6个“全国同行业之首”的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十佳高新区”彰显投资魅力
在硬件建设上,近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近 10亿元,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扩建道路58.2公里,先后新建、改造了东风汽车大道、富康大道、富康东路、名城路、园林路、环湖路等一大批城市道路,改善了东风襄樊基地周边环境。目前,从东风基地出发,3分钟内可以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5分钟可以到达襄樊火车站,10分钟可以抵达襄樊机场。
同时,依托在区内设立的襄樊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保税物流中心和高速公路客运站,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公路口岸,方便了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高新区对外来客商投资实行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个园区成立证件代办部,全程免费为企业代办各种证件,让客商放下就走,办好送去。同时,高新区还建立有完善的对话协商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建设发展动态,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2007年6月,高新区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目前,高新区是襄樊市治安最好、效率最高、环境最优的区域。
“三园鼎立”确立产业发展格局
高新区提出“园区招商”的理念,筑巢引凤,以园区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由此,以邓城大道为主轴,将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深圳工业园串联,形成“一轴三园”的产业格局最终确立。
高新技术产业园于2004年动工建设,已建成3.04平方公里,拟拓展6.17平方公里,下设台商工业园、国际创新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园(健康产业园)等园中园。目前,该园已入驻企业60家,其中建成投产43家,在建17家;下设台商工业园、国际创新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园(健康产业园)等园中园,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中航精机、追日电气、大力公司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于此。
汽车工业园于2003年动工建设,已建成4.28平方公里,拟拓展10平方公里,下设神龙工业园、汽车电子园、节能产业园等园中园。目前,已入驻企业59家,其中建成投产36家,在建23家;下设神龙工业园、汽车电子园、节能产业园等园中园,重点发展汽车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新火炬、桂林福达、湖北鄂弓等一批汽车零部件相关项目竞相在此扎堆。
深圳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首期建设面积8.5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汽车配件区、电子电器工业区、机械加工区和综合服务区,已成为现代化生态型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目前,已入驻企业27家,在建15家。深圳工业园产业布局为“一核、两轴、四区”的城市构架。“一核”位于综合服务区邓城大道两侧,主要有行政办公、科研、产品展示等功能。两轴以东西向的邓城大道为城市发展轴,规划以南北向的航空路及其延伸线为产业发展轴,形成“十”字型的发展骨架。四区分别为汽车配件区、电子电器工业区、机械加工区和综合服务区。重点发展汽配加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三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