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东丽区农妇创新特色剪纸艺术宣传新天津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9-03 17:25:08 |
概要:东丽区新立街大郑村农妇刘长会,多年来就凭着手里小小的刻刀问遍天下,她对天津卫的特色剪纸艺术——“大郑剪纸”实施改进与创新,不仅让“大郑剪纸”走向世界,刘长会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剪纸英雄”。 |
|
|
|
|
 |
刘长会(右一)展示其作品《清明上河图》。马庚申 摄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纷繁宏大的《清明上河图》、风姿绰约的《金陵十二钗》……经她之手,一张张普通的红纸仿佛一下子就有了生命。东丽区新立街大郑村农妇刘长会,多年来就凭着手里小小的刻刀问遍天下,她对天津卫的特色剪纸艺术——“大郑剪纸”实施改进与创新,不仅让“大郑剪纸”走向世界,刘长会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剪纸英雄”。
17岁她就“教徒弟”
用细小如针、锋利无比的钢制刻刀代替笨拙的剪刀,使作品表现力更加细腻,是“大郑剪纸”最大的特色。它虽然早在半个世纪前便已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但到第四代传人刘长会这里,才算真正名扬天下。
“刻刀要磨快,要‘先细后粗,先里后外’”,当记者来到东丽区新立街大郑村剪纸中心时,38岁的刘长会正忙着“教徒弟”。《百骏图》、《百鱼图》、《贵妃醉酒》……一件件惟妙惟肖的作品、一摞摞烫金的奖状和证书,摆了满满一屋子,令人眼花缭乱。
“像这种十二生肖剪纸,别人做得花半小时,而我用不了10分钟就能做一张。稍微复杂点的肖像剪纸,人物的神态动作、穿着服饰,都要细细斟酌,很吃功夫,即使这样,我一天也能做上20张,是别人的两三倍。”刘长会颇为自豪地说。出身剪纸世家的她,奶奶和父母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剪纸好手,多年的耳濡目染,刘长会十七岁时,已经是技艺超群的“女能人”,不少五六十岁的姑姑婆婆都时常来跟她学几招。
“大郑剪纸”闪亮奥运舞台
2008年3月,刘长会历时3个月完成的7米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荣获“情系奥运全国手工编织网络大赛”巧手金奖,并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此后,经市妇联推荐,她的作品又获得奥组委青睐,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指定剪纸类礼品。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设计、修改,刘长会最终做出童趣图、竞技比赛和福娃三个系列的剪纸呈报奥组委,奥组委十分满意,当即订做600套,作为礼品送给205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青年代表。奥运会期间,“大郑剪纸”又被安排在“剪影神州行”的独立展区参展。多位欧美国家的驻华大使夫人和运动员代表被刘长会精湛的技艺所折服,“这一张张小小的剪纸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勤劳与智慧。”大家由衷地表示。
剪纸,宣传新天津的重要窗口
采访中,刘长会不时接到有人要来参观访问的电话。北京奥运会后,每星期她都要接待好几拨全国各地的团队,他们有的来订货,有的上门请教、拜师学艺,小小的剪纸中心几乎天天门庭若市。不少外国友人也慕名而来,一订就是成百上千套。“剪纸这种韵味独特的艺术,可以作为展示津城新貌的重要窗口。目前,我已经设计出了海河风光、滨海新区新貌等十几套彰显时代新风的剪纸新作,并把它们做成了精品礼包、书签、台历、挂历等形式,受到了许多客户的青睐。”刘长会说,“能凭借自己的技艺,为宣传天津、建设家乡出力,是我最大的光荣。”(本报记者 马庚申 实习生 陈亚男)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